三枪拍案——我们应该向张艺谋学习!



 

最近看了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看后感到惊奇,没想到啊?张艺谋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看《三枪》,绝对是个轻松愉悦的过程。这种感觉以前只在冯小刚的冯式喜剧电影里才会有。现在,在张艺谋的电影《三枪》中,也找到了这种感觉,这种感觉真好,真轻松啊!一位伟人说过: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在电影业相对萧条,惨淡经营的大背景下,《三枪》还能有如此票房,这么多在快节奏下生活的人们,愿意掏钱,走进电影院,又乐呵呵的走出来,放松了。这种效果本身,就是对一部电影最有说服力的评价。

一部电影好不好,用赵本山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不看广告看疗效!

电影《三枪》的评论还在延续,相当热闹,评论各方,各说各话,这也正是《三枪》的不同凡响之处。现在一部电影,能够受到如此关注,绝对是一种待遇,也可说是一种礼遇。说实话,就个人的偏好而言,除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之外,现在的电影市场值得期待、值得关注的电影与导演,真的不多。《三枪》让人惊奇的地方在于:张艺谋除了能倒腾出象北京奥运开幕式那种大气磅薄之外,也能折腾出象《三枪》这样的电影“小品”!就象看惯了冯小刚的冯式喜剧,冷不防却发现冯小刚还能推出《集结号》这样的战争大片。拍案惊奇呀!这才是大导演的本色。最近,也看了几篇著名作家对《三枪》的评论,除酸不溜秋的冷嘲热讽之外,就是满脸假仁假义式的道德评判与说教。都啥年代了!比较一下,一些名头不小的作家,呕心沥血,一部部长篇小说,油墨未干就被人遗忘,或被塞在图书馆的某一角落。剩下的,就是作家才有的那点清高与清贫。难道说,这些作家们看了《三枪》,就不能从张艺谋的《三枪》效果中,受到某种启发?放下身段吧,学学人家张艺谋,来点雅俗共赏,不失大作家的身份,还可以多挣些银两。这年头,清高不值钱。一味的假清高,反而被人看不起。

笔者喜欢看小说,好多年了,没有看到值得看的好小说了。

我想,如果不是《三枪》,人们无法将张艺谋与赵本山,小沈阳,二人转联系起来。张艺谋硬是通过《三枪》,把赵本山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多象股市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经过资本市场让人眼花的重组、并购。也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枪》让观众笑了,投资人赚了。《三枪》初看,是俗了一些,但观众愿意掏钱进电影院,而且笑声不断。这就是重组的魅力与神奇。仔细想想,炒股票也是如此,选择重组题材,就象《三枪》,就象张艺谋与赵本山、小沈阳。

不知道张艺谋是否喜欢股票?如果炒股,我认为张艺谋不仅能驾驭2007年那样的大盘蓝筹(象奥运开幕式)这样的投资性行情;也应能驾驭象今年这样题材性的投机性行情(象《三枪拍案惊奇》。随机应变,顺势而为。尊重艺术(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尊重市场(象三枪拍案惊奇)。我想,如果张艺谋炒股,我强烈建议张艺谋同志做基金经理!我认为他也适合做基金经理!现在的很多基金经理只会做大盘蓝筹股,把死守股票叫价值投资,还说是跟巴菲特学的。没跑赢大盘,还装出一幅假清高的模样。学学人家张艺谋吧!

看了《三枪》,想到炒股。我们应该向张艺谋同志学习,向张艺谋同志致敬!

美国股市大幅反弹,中国股市仍然在大跌。昨天大蓝筹北车股份发行,明天三只小板发行,后天六只创业板发行,本周最后一天,蓝筹股中国化学发行。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大盘基本上已是筋疲力尽,两脚发软,站立不稳了。表现在盘面,首当其冲,是此前涨幅较大、近期受到政策抑制最强的地产股。创业板大幅下跌,是因发行价过高,二级市场定位继续太高。小板受之拖累出现分化。政策调控,继续通过大盘下跌发挥威力。但从两市成交量看,投资者心态表现平静,似在无奈与无助中,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就象站在瑟瑟寒风中的人们,迷茫地望着随雪花翻飞、飘荡的落叶,同时也迷茫的等待早春的气息,在寒风最凛冽的时刻,春天也就不远了。所以,人们才会坚守,坚守是一种信念。炒股票的人,很多时候需要信念。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