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政策新信号 A股影响分析


  政治局定调经济工作会议:“退出”悬念消散 双宽松政策继续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此次会议被认为是即将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定调会",此次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彻底结束了刺激政策是否会在此时退出的争论。

  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

  在此次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是否退出当前的刺激政策已经成为学界争议最大的问题。赞成者认为,继续双宽松的政策将形成资产价格泡沫、恶化经济结构等问题,而反对者认为,当前经济回升形势仍然不稳固,需防止二次探底。

  安信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CBN记者表示,此次政治局会议继续实施双宽松政策的基调比市场预期更为激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现在还不是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基于国际和国内经济走势的大背景下,会议提出"财政、货币"政策不变,也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情况作出调整,也为未来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提供有利的条件。

  但是范剑平认为,在政策不变的同时,会议提出"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说明明年经济运行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要随时根据这些新情况来调整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了多个"更加注重",包括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等。

  促消费成首要目标

  在具体措施方面,会议提出了十项具体的方向,除了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和宏观调控之外,消费成为首先提及的内容,会议提出,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

  范剑平表示,在去年经济刺激计划中,第一项提的是投资,表明稳定经济增长是重点;而今年第一条是消费,这表明宏观政策的去向从"稳增长"向"调结构"方向转变。

  对此高善文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高善文认为,明年财政刺激政策将由"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将会继续强调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内需、减少碳排放等方面。

  但是范剑平认为,在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下,明年消费增长有非常明显的增长也不太可能。

  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范剑平认为,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确定,虽然我国外贸形势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回到过去高增长的水平是不太可能的。其次明年投资规模可能将继续保持很大的规模,但是因为今年基数很高,明年投资的实际增速会变低。

  通胀未被提及

  出乎外界预料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后发布的信息中,对于外界所关注的通胀问题一字未提。此前经济学界一直呼吁决策层应当关注通胀尤其是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问题。

  对此范剑平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中,通胀还不是主要矛盾,虽然现在资产价格上涨很快,加深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

  高善文也认为,通货膨胀问题可能在明年会是一个问题,但是不是经济中的主导问题,明年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比较小。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也认为,由于产能过剩和农业丰收食品价格稳定等原因,明年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但是资产价格将大幅上涨。

  高善文表示,一般情况来看,政治局会议所讨论的问题富有框架性,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更多的涉及如何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对于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高善文认为,究竟是强调"适度"还是"宽松"要看明年经济的总体走势。

  "今年的货币政策在操作上是由'非常宽松'向'不紧不松'过渡,如果明年在经济中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选择'适度'则必不可少。"高善文表示。(证券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成为行情转折点

  造成本周股市暴跌的原因应该有很多,如扩容压力、大盘累计涨幅过大、年终资金面出现紧张、迪拜世界集团破产导致的海外股市大幅暴跌等因素。但我们认为,近期随着大盘股指的不断上涨,A股市场的扩容也水涨船高,成为目前市场主要压力之一。

  扩容成为泰山压顶之势

  新股IPO的节奏显然快了许多,在每周基本有两批新股发行节奏下,出现了"三新齐发"的场面,据统计,截至昨日,累计有66家公司的IPO批而未发,预计融资需求高达346亿,11月"过会"的28家公司基本是过去两个月的总和,新股发行成倍加速。大盘股中国重工也将于12月7日网上发行,华泰证券9.85亿股也将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求再起,根据统计,截至25日,同时有54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包括增发配股)批而未发,增发配股的数量高达204.86亿股,也有几百亿元的融资规模。虽然中国银行[4.04 -2.18%]对千亿再融资做了解释,但其再融资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方案有多种,市场并不能打消对中资银行巨额再融资的担忧与恐惧。同时,本月"大小非"解禁股毫不手软地抛售,下周将进入12月份,据数据统计,12月份两市共有104公司的342亿股的限售股流通,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为3496亿元。整个市场的筹码供应正在向"供过于求"的方向发展,形成大山压顶之势,大盘处在反弹高位当然不堪重负,既然难以向上拓展空间,自然就向下选择空间。

  下周反弹或将一触即发

  技术面上,大盘放量跌破了各短期均线,短期趋势不乐观,大盘重心正向60日、120日半年线下移,估计3000点至3050点一带应对大盘构成较强劲的支撑,且这两条中长期均线仍指示中期趋势向好。周K线收出一根穿头破脚的大阴线,显示大盘后市仍有进一步释放风险的要求。由于大盘离5日均线出现较大的乖离,后市大盘如果继续下探,其反弹的要求也会越发强烈。

  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宏观政策基本上明朗,利多因素较多,对市场构成利好预期,或许成为大盘重拾升势的转折点。 (上海证券报)

  基金围绕大消费 挖掘来年大牛股

  "中国的市场非常广阔,像汽车、家电行业还有很大的延伸空间。"招商基金研究总监郝联峰日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虽然全球经济的复苏对中国的出口有帮助,但决定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国内。"

  郝联峰的观点代表了国内基金经理的"内需派",多种迹象显示,汽车、家电、高端百货、通讯、工程机械等正成为他们配置的重点,这也是所谓的"大消费"板块。

  汽车、家电成牛股集中营

  基金对于"大消费"的关注在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已有明显体现,作为其代表,汽车、家电板块中的诸多个股今年均成为了大牛股。

  数据显示,基金公司今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持有的汽车与配件股市值合计达到191.75亿元,与二季度末的91.48亿元相比,环比上升109.61%,占基金整体持股市值的比例由1.29%上升至2.96%。据天相汽车组研究员庞云川的统计,"汽车及配件行业的流通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2.81%,基金对汽车及配件行业的配置已逐渐由二季度的低配转为标配。"而作为轿车的龙头企业,上海汽车[23.60 -0.51%]与一汽轿车[21.94 -5.02%]是基金配置的最佳选择,在第三季度,重仓上海汽车的基金数量由第二季度的18只增至45只,重仓一汽轿车的基金数量则由二季度末的8只增加至15只。

  分析家电板块的基金持仓情况也可以发现,2009年三季度末,全部基金重仓持有家电板块市值合计为157亿元,环比2009年二季度增长了43.1%。在基金持股总市值中的比例由2009年二季度的1.55%上升到三季度的2.43%。

  从前三季度基金的排名可以看出,谁先看到内需的回暖,加大对家电、汽车等消费股的配置,谁就能取得排名靠前的业绩。以银华基金为例,在前三季度银华基金旗下6只股票方向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53.33%,就主要得益于他们对经济复苏主线下的中下游子行业包括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的重点配置。

  成长确定是选股根本因素

  基金青睐内需消费股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其目前的投资原则,这就是业绩成长的确定性。南方绩优成长[1.69 -2.92%]基金经理苏彦祝表示,"下一阶段市场热点将围绕经济复苏背景下的企业盈利实质性改善等主线展开。"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最被基金看好业绩超预期的就是内需消费。他们对出口的复苏速度仍然抱着观察的态度,如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人士在广交会的调研中发现,虽然会场气氛比较火爆,但预计外贸还未到强劲复苏之时,虽然目前已经脱离谷底,但企业普遍预期恢复任重道远。广发聚丰[0.78 -2.00%]基金等还在三季度清仓了与出口相关的行业如航运等。

  10月份以来,从不少内需消费股接近20%的涨幅来看,许多基金或许还在不断增仓汽车、家电股。博时基金研究总监夏春认为,未来在低利率水平下,受消费升级驱动,汽车、住宅等直接受益行业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周期性消费类可被看成是中长期的投资主题。"

  天相投资人士认为,基金四季度仍会加大对家电板块的配置,可能会有四条思路,一是对上下游行业有很强控制能力的空调行业龙头,如格力、美的等;二是有股权激励的公司,这些企业有业绩释放的动力,如青岛海尔[21.35 2.59%];三是毛利率较高,销售渠道正快速扩建的公司;四是存在较大更新换代需求的液晶电视企业,他们的收入和利润一般会有较大的增长。(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