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深度合作的探讨


全球经济危机并没有过去,对会展行业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办了多年的展览会都不得不取消或者缩小规模,于是,探讨新的合作共赢模式尤其显得重要。

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很迅速,展览馆如雨后春笋般的急速落成,而且密度之大,亦为世界之最,同时也是我国成为世界上展览馆面积最大的国家,但,这不等于我们是展览强国,不等于我们在世界展览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相反,很多问题凸显,杂乱无章的组展公司和严重吃不饱的展馆以及迫不得已下的骗展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为什么?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太过于复杂,在这里,我只能简单提点建议,相信能对行业发展有点益处。

成熟展会需要巩固市场、把控资源,部分展馆需要更多的展会入驻,需要更多的社会影响,所以这两者能否深度合作呢?我认为可行性比较大,成熟展会可以用kopy的形式复制,也可以以深度合作的方式设分会场,针对展馆所在区域的不同产业特色而制定不同的展会侧重点,这样对组展公司来说,扩大了业务范围,对于展馆来说,提高了展馆使用率,自然而然就带来了效益。

举个例子,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的车展,是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车展,以品牌宣传和销售的有机结合为卖点,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昆山与苏州相隔几十里,区位优势明显,社会购买力强,展馆也功能性也很好,那么是否可以考虑由苏州车展牵头,在昆山的花桥会展中心设立分会场呢,甚至仍旧称为苏州车展,但是以销售为主,那么对组展公司和展馆应该是个双赢的局面。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物流类的展会,比如机械加工类的,都需要这种方式来变通,干嘛非要自己另起炉灶呢,有时候求所在不求所有,有时候求所有不求所在,这种辨证思维是可以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