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胆怯


读史使人胆怯
 
史书家们是从来不需要顾及被书写对象的感受的。对那些历史人物来说,作古的他们连欣赏的机会也不会有了,无论你如何编排,都不会影响他们在天堂活地狱里的悠闲生活。不过,既然他么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向史学家们讨个说法,那我们这些看客又何必胆战心惊?
 
其实,可能就是因为没有人真的可以修为到坦荡荡心中无鬼,天地清明的境界吧?看着历史人物被臧否被解读被今天打入十八层地狱明天又举上圣坛明空,那种颠覆和反正,饶是你有100套面具或人格,也无法逃脱被层层包开的命运。况且一旦被包开,那么后人要展现你的哪一组面具就可以完全自如地取决于他们的需要了。
 
所以也有人说,历史是被后人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强奸的结果。
 
要是你能够明白,作为一个(幸运地被选择了的)“历史人物”,你将会被从不同的角度(他们也很少会同时出现)被解读甚至肢解,是不是现在就会有些冷风飕飕的感觉呢?当你以一个看客的眼光随着或正史或野史或流氓(或兼而有之)学者们的编排推演而为历史和历史人物唏嘘愤怒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如果是你自己,在200年或者500年后,“学者”之于你的眼光,又会是怎样的不堪呢?
 
不过,你是否会(现在是倒霉地)成为历史人物,除了你的个人欲望和贪婪地追求外,每个人都是更多地被偶然选择了的。即使你想要躲开历史的目光,那也除非你从来没有在你所生活的世界上出现和影响了他人。在现代的信息社会,还有谁能够不留下只言片语、没有一张影像供后人品评的吗?肯定是没有的。“这就是历史啊!”,有一天,一个朋友在完成了他所相信的一个人生跨越之后(我们真的能跨越我们自己的人生横杆吗?),这样感慨。我的感觉,却是如同多上了一道保险一样:越是更多的他人的“历史性时刻”发生在我身边,我自己就可以越发显得渺小些。也许,我能够幸运地躲过历史的评判,灵魂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吧?
 
历史过于久远了,就如同一个百年老屋,几世都曾经同堂过的大房子里面,那些破烂不堪的古董,是都可以被捡拾出来赢得现世人的青睐的。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古董级的物品和古董级的故事无数。书写和解读历史的专家们,就和倒卖古董的店老板相差无几了。对于他们来说,随便拣选一些残缺不全的片片,都能够轻易地获得满堂的惊艳喝彩。这就是人们心目中所谓历史的奇妙和厚重了吧?
 
总而言之,历史并不是你我能够驾驭的。因为只有我们的后人,才称我们为“历史”,而是否要以我们的故事作为历史的坐标,我们本身的影响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他们(我们的后人)只会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的一个小小的经验或者事件,就会让我们的故事再被演绎一下,从而用我们的名字、文字和影像,编制一个“历史片段”,以照见现实。
 
我们,作为他们的“历史”,是否有点贱呢?
 
 
 
这个世界没有必然的偶然
 
以我的浅薄,《黑天鹅》(http://baike.baidu.com/view/261598.htm#2)可能是将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发挥到了极致作品之一了。但终究,它还是试图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路”,以帮助我们共同地沿着不可知论的轨道思考。我认为,只要是有一个“思路”,都将引导我们走向必然。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又很显然地否定几乎所有的“必然”。所以,他本身也是悖论。
 
这个世界,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说服或者压迫别人来获得满足。这是人性,虽然并不是天性。
 
也借用《黑天鹅》的那种翻译手法,我们就叫做“方式斯坦”好了。人们无法离得开“方式”,因为“方式”决定着我们成为社会人,甚至决定着高级动物们能够成为种群,而不是完全依靠本能和孤独的个体力量生存和毁灭的微生物。所以,即使是塔勒布想要让我们丢掉那些对于“规律”、“概率及可能性”、“归纳”等基本认知方式,他也无非是希望我们建立起对于“极端斯坦”以及极端事件(他们通通都是不可以预知和预测的)的影响力的新的认知(方式)。在这里,“方式斯坦”与传统的“平均斯坦”(都是《黑天鹅》中译本中的术语)思维并没有什么两样。
 
即便是我们的“本能”,也早已经而且依然在不断地进化着。那是我们从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中提炼出来并且通过肉体传承下来的。这与“知识”并没有什么差别。认知就是本能,认知又不断地在丰富和强化着本能的某些表现形式。这种丰富和强化是缓慢的,但它的力量却是强大的,没有任何东西可能让它停顿下来。
 
以这种眼光来看“黑天鹅现象”,就不可能从怀疑的圈圈中解脱出来了。在塔勒布的笔下,所有的“必然”和“肯定”都在显得很有逻辑的同时,也都很谬误。但如果就算是本能也不再是纯粹的话,“偶然”也许就也并不那么纯粹了,这个世界,这个“人”的世界,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都似乎不能是绝对的。
 
我们又如何能在“偶然”和“必然”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限呢?
 
《黑天鹅》是这样一本书:通过读它,你会觉得自己的思路突然变得开阔且乱七八糟起来。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最初的兴奋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迷茫。特别地,在你为所有的传统和常识被击碎而感到欢喜无限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智能和思考的力量突飞猛进,所有的思维的大门砰然打开,世界明亮无比;但那种明亮可能只是一瞬,巨大的闪光过后,眼前常常一片狼藉。
 
还有,在“偶然”成为了“必然”的时候,所谓的“小概率”就成了我们思维的主宰;当Common Sense被“极端斯坦”所取代的时候,新的Common Sense就又产生了。
 
世界让人类拥有思维,就注定了这样的命运:所有的混沌,都将走向规律。无论混沌,还是规律,那都是我们的内心,甚至是(被不断进化着的)本能。
 
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