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日记:我的“更名恐惧症”(1则)


 2002112

近几年来,很多人抱怨国内的经济和科技缺乏“制度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但在世纪之交的中华大地上,却强烈地回荡着一股“名字创新”热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家乡兴义市有一家在当地很有名的饭店叫“盘江饭店”。九十年代初我从北京回来时,它的名字被改成了“盘江宾馆”。“盘江饭店”铭刻在黔西南一代人的心中,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名字却被改了呢?是不是叫“宾馆”才够时髦、上档次、具有“现代味”啊。可著名的“北京饭店”、“长城饭店”、“香格里拉饭店”,为什么不也改叫“宾馆”呢!从“盘江饭店”到“盘江宾馆”——给人一种尴尬至极的东施效颦和酸不溜丢的感觉。

在兴义的另一发现是我的母校“兴义师专”,被改成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足足十九个字;那校门上党委的名称可不得了,有二十四个字,非要细心的党政干部才能记得下来并一口气念完——“中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委员会”。是不是要带上“民族”二字,才能体现出地方民族特色呢?恐怕这体现的倒是中国政治体制的名义“特色”。不知这名字已经改了多少年了,但老百姓和她的校友们依然管它叫“兴义师专”——那是一个多么清脆响亮和简洁利索的名字!

曾几何时,在地方上响当当的“黔西南报”也被改成了“黔西南日报”。是不是每天出一张报纸就非得叫“日报”不可呢?那为什么著名的“中国青年报”、“文汇报”、“解放军报”、“深圳特区报”等不增加一个“日”字呢?

看到家乡不再耳熟的新名字,才引起我对“更名热”的注意。反观全国,方知是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使然。

听说国内有若干所“工学院”都因合并而被更名为“工业大学”“理工大学”。这一改是不是也高了一个档次啊?那为什么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不也改叫“麻省理工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看来这“名字创新”并非世界潮流,而是一股务虚不务实的“中国潮流”,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再说“工业”、“理工”类高校能叫“大学”吗?“大学”者,其含义有二:一是包容文、史、哲、法、理、工、农、医等全部学科或其中的文、理类主要学科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等,即是名副其实的“大学”,清华大学而今也可称为真正的“大学”了,因为它也有了文科;二是“大学”乃是主要从事基础学科、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高校,工、商、法之类应用教学机构怎么能叫“大学”呢。

后来听说“四川大学”被改成了“四川联合大学”。这使我更加茫然,我真的以为人们都疯了,我也近乎疯了,于是我担心“北京大学”、“中国”这些和生命一样重要的名字会不会有一天也被改掉!名传全球的“四川大学”没有了,这不仅使我茫然,而且使我倍感失落和忧伤,以至于痛苦。是不是被并入“四川大学”的“势力”害怕“四川大学”淹没了自己,于是斗争的结果,就只好用一个不曾属于任何一方的名字,这样以求得“妥协”、“双赢”与“和平”。这种不惜牺牲大局、整体利益和文化传统的“窝里斗”,有多么可怕!

又听人说“浙江大学”因“强强联合”而被改为“新浙江大学”,我当时紧张得张大嘴巴半天合不上来。开始我担心这是不是“强强斗争”的结果,但一想怎么也不可能。而对方硬说这明明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的,还假得了!我说他妈天下真的要大乱了,这“新浙江大学”不是从“强者”口中说出来的名字,而是从“弱者”肛门放出的臭气啊!我赶快找来报纸研读,却原来——是人们在听电视新闻时的耳误,把新“浙江大学”听成了“新浙江大学”,我原想不会有人这样糊涂,于是转忧为喜。

又听说“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合并,这更是超“强强联合”了,我首先担心的是“斗争”太激烈,要打起来这简直是一场“世界大战”,大家都会疯了,最后拿这“百年校名”来出气。于是我立即上网查看,总算看到有合并权力的人当中没有出现糊涂更名的势利小人,于是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北大”的恢弘和气度,确实让人折服与放心。也许斗争是有的,最后不过是正义战胜了邪恶;或“北医大”本来就是“北大”的,因此没发生“争名”之战是其必然。要是“北京大学”被改成了别的什么,我将立即把自己在北大留下的一百多张珍贵照片放火烧掉。要是“北京大学”被改成了别的什么,我想中华文化要被毁掉半壁江山!而这个更名的“卖名者”必是历史的罪人无疑!而我——也将不再以作“中国人”为荣!

西方发达国家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企业、报刊、大学,名字从来不变,传统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国并不是没有几百年的大学,但它的名字一变再变,历史和文化被粗暴地割断了。

上个月整理十多个北京企业界朋友的名片,他们的公司百分之八十都已改名了,有的把字号改了,有的把“公司”改成了“集团”。于是我打电话询问其中一位:你的“集团”如果一年销售一亿人民币,才是微软“公司”的六千分之一,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万三千分之一,可你这个吓人的“集团”现在销售额还不到三千万人民币哪!

我想问问贵州人民,“茅台酒”这个名字能不能改?我还想问问黔西南人民,“贵州醇”这个名字能不能改啊!

我的天哪——我现在已经患了严重的“更名恐惧症”。我每天读书、上网、看电视,最怕看到“更名”启示,我怕有一天会出现逐名不求实的败类,把“中国”这个名字也给改掉!那我不仅会真的疯了,那我真的要跟这些历史和文化败类拼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