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呼吁:停发“地方债”!


1月2日,《中国经济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地方债细则下周可能出台财政部有望代发代还》的文章,介绍财政部已经制定了中央代发地方债券的“时间表”,将在1月5日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正式公布中央代发地方债券事宜,在1月20日最终下达分地区的债券发行额度。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地方债提速开闸是为刺激地方经济而来,地方政府急需新的资金来源上马新投资建设项目。

但笔者认为,目前发行地方债并不是一个好时机,相反还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对当前宏观经济也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刺激作用。

首先,靠投资拉动GDP不能“一哄而上”。我们况且不去怀疑国家一味地保GDP增速究竟有多大经济意义,就在国家提出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后,地方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抛出了配套投资总规模高达18万亿元的计划,如此“大跃进”式的投资,资金投入后的中国产业结构有人想过吗?一些已经过剩的产业会受到刺激而加紧扩张,如钢铁、水泥等,本轮投资高峰过后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过剩;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将被重新启用,万元GDP能耗在前几年的产业升级中得到的下降幅度,又将反弹。

靠投资拉动GDP,必须在一定的幅度内实施,不能蛮干。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民间投资比政府投资更为有效。而民间消费,则是促进民间投资的原动力。

因此,靠发“地方债”来用于政府投资,实在是舍本求末。

其次,发“地方债”不合民心。政府之所以要发“地方债”,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没钱花”了。前几年,政府靠大量卖地来获取建设资金,导致地价疯涨、房价疯涨,老百姓很有意见。过多的卖地款进入政府账上,虽然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给市民带来了直接的福利,可一些政府部门的过分“折腾”和腐败现象频频出现,令老百姓对政府部门产生了“把钱不当钱”的感觉。现在房地产低迷了,地卖不出去了,政府又想出了发行“地方债”这一招,以继续维持地方政府非理性的投资扩张,继续维持机关居高不下的行政费用开支。因此,在地方政府尚未在百姓中树立过“紧日子”的形象之前,发行“地方债”只会助长政府部门的奢靡之风,令老百姓反感。

再次,大规模发行“地方债”会抵消其他金融调控效果。国家一方面在降低利率以让老百姓打开“钱袋子”来刺激消费,一方面却又以较大的规模、较高的收益来诱导居民把钱从自己的银行帐户中转入“地方债”帐户,这是明显的政策打架。

最后,发“地方债”不如增发国债。因为现行《预算法》中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地方债”只能改由财政部代发代还,实际上是财政部作担保了。既然这次各地发行的“地方债”规模事先需要由国务院核准额度,那何不让财政部直接发行国债后,再按照国务院核准的额度向各地拨付?岂不更加简单?这样的金融创新,是否又是另一种“折腾”?

 
推荐导读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副职如妻妾,助理如丫鬟
副部级嫖妓逾百,米凤君或将再破吉尼斯
黄松有“对未成年少女特别有兴趣”?
我的相关文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我提五点建议
双率罕见大降,刺激经济忌病急乱投医
利率、准备金率下调周期启动,房地产调控或将松动
周小川,您就别给弱不禁风的股市吹风了
CPI、GDP,突破目标几成定局
质疑2月份CPI、质疑谢伏瞻
CPI或将见顶,近期加息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