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这六年:对赌、合资、出售


  一个总资产只有49亿人民币的汇源集团,通过授权资本,巧妙地将汇源果汁推向国际资本市场。此后,通过全资控股的汇源控股,坐收超过74亿港元的股份出让款。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正是因为其“资本”之路独特而曲折而受关注。

  9月4日,有熟悉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的人士告诉记者,朱新礼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于汇源这样以单品牌和品种销售的企业,相比多品牌的饮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临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大,随着未来竞争的激烈,运营难度将随之加大。

  如果说朱新礼是看到了企业未来的这样一种尴尬局面,现在能够以溢价近200%的价格卖掉,就是其聪明之处。

  “对赌”德隆

  在最早与德隆的合资中,朱新礼曾否认了外界对于自己当时是遇到了资金困难的这一猜测。根据其说法,早在2000年,德隆就主动找上门,多次邀请自己去新疆考察德隆的番茄种植加工基地。那年国庆,朱新礼应邀来到新疆,在看到德隆在那里的大片种植园地,以及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出口规模之后,他觉得与德隆的合作应该是一次强强联手。

  2001年3月,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以5.1亿元现金出资控股51%,汇源则以资产出资持股49%,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北京汇源。

  2003年,朱新礼与已经陷入资金链危机的德隆就分手进行了谈判。当时,德隆并不愿意放掉这块“肥肉”,因此提出全面收购计划,以7倍于合资公司年利润的价格收购汇源集团所持的北京汇源49%股权。但朱新礼也不甘落后,针对德隆提出了3年后支付收购资金的建议,朱新礼提出在最短的时间里现金收购德隆股权。

  在上海经历了一周的谈判后,朱新礼在两天时间内筹到了7亿元的收购资金,重新将汇源收入怀中。汇源也因此成为最早,也是唯一“全身而退”脱离德隆系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业内对于朱新礼敏感的危机触觉和果断的回购行动感到惊叹。

  据朱新礼事后的回忆,早在2003年春节前夕,他已经感觉到德隆多元化发展造成了资金链问题。“很多钱它(德隆)说什么时候给你,却一直不到位。”与此同时,有银行朋友私下告诉他,当时银行方面对德隆系企业已经严加控制,只收不贷了。于是,朱新礼便开始操作与德隆分手的事宜。

  对于自己在资本市场上很“敏感”的评价,朱新礼表示,作为一名企业家,时刻关注企业的资金问题,现金流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点。

  很多业内人士均用“虎口脱险”等来形容朱新礼与德隆的分手,但朱新礼并不这么看。他认为,与德隆的合作汇源得到了一个飞速的发展,“要把这个帐算清楚”。

  资料显示,“德隆时代”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汇源在国内建立、收购了26个大型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基本完成“大汇源”的全国产业布局,很多生产线也更新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汇源已经完成的一期、二期投资额约在20亿元人民币。

  为证明合资公司的成功,朱新礼还透露,德隆在一年半时间里从合资公司拿走了1.9亿元的纯利——反之推断,朱新礼也收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