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行阶层的整体下沉


中国上行阶层的整体下沉

◎文 杨剑

21世纪的中国,财富与地位注定是一个令人关注、迷恋,而又揪心的话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媒体、商人、社会学者,曾经疯狂地为中国上行阶层贴过诸如“白领”“中产”“精英”“金领”之类的标签。无数人向往,更多人质疑,经过若干年的追捧与争论,人们越来越现实地发现,所谓的有钱有闲阶级,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还只不过是一种美好(或者说恶意)的想像。

中国是一个精英性特征尤其明显的国家。那种遵循“沉默的大多数”原则所提炼出来的共同体,面目模糊。对中国的主流人群来说,一切“白领”“金领”“中产”“精英”等美丽的标签,只不过是个媒体贴牌的误会。

的确,中国中间阶层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但更多的,只在将来未来的路上,其上行之途,困局重重。事实上,对于中国中间阶层的上行生力军的来说,从毕业到工作,从成家到养家,从结婚到生子,摆在他们前面的,是一条挣钱与负债并存的“无间之路”。

 

众所周知,在中国,教育支出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向来由祖辈是农民,或者农村人口的下一代来得以实现的。然而,相当大一部分农村、工薪家庭,因为子女的大学费用而陷入贫困。负债上学,已经是中国的一大现象。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毕业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薪资水平将维持在每月几千元左右,有学债的还起来吃力,没学债的用起来不够。然而,当他们工作几年摆脱最初的经济窘迫后,另一笔巨大的“债务”,正在前方等着他们。

这笔“债务”就是房贷。

居者有其屋。以中国人传统观念看来,房子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家,意味着婚姻,以及双方父母对彼此的首肯。正因为如此,30岁前就买房的年轻人越来越成为住房按揭的主体。

商业行为上的产品营销,依据广告受众群体的消费能力来界定高档产品供给。当贫富的差距变成鸿沟,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抛弃,而另一个被所有商业活动寄予厚望与热烈的消费引擎型人群,被泡沫泛滥的营销手段所热烈捏造与追捧。于是,在房地产商的“中产”“城市精英阶层”的种种吹嘘中,在一份份主流媒体所标榜的“精英群体”的读者定位中,放大了这个可能子虚乌有的群体哄抬。

在这个过程中,都市办公族自己模糊了自己的真实面孔。当“白领”这个群体被发现已经不能成为一种荣耀的时候,商业营销与媒体又发明了“金领”;当“中产”被批驳在中国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制造了“城市精英阶层”。

一个充满上行机会的时代与社会,永远都不缺文字概念的盛宴。

然而值得怀疑的是,所谓的“金领”、“精英”群体,在中国究竟是怎样有号召力量的群体?没有人能准确回答,也没有人敢回答。所以,“房奴”这个词,在2006年被中国主流媒体所热烈追逐的新词,变成了一场主流媒体对自己的集体耳光。

 

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生存的代价也越来越大。眼下,有一个观念已经为国人所接受,即晚婚晚育。对于这一现象,人们往往是从政府人口观念的普及层面去解读的。事实上,这个社会现象变迁背后所夹杂的生存成本的持续走高,以及国人的无奈选择,恐怕为更多人所忽略。

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年轻人只要到了20岁左右(或者更小的年龄),他就该谈婚论嫁了,在父母的资助下,新婚夫妇基本上可以承受结婚的种种成本。如今,情况正在悄悄改变。现代都市人群(他们大部分就是新中间阶层)更多人的将结婚的年龄推迟到30岁,而且只生一个孩子,不需要政府动员。

其实,并非每个家庭都希望只生一个孩子,而是由于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得他们主动认可了“一胎化”政策。有统计显示,想要二胎的中国家庭,往往占据了中国社会等级的两个极端,即收入偏低的农村人口和收入居高的富裕阶层。

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生育与养育,算不上是经济负担。但更多的中间阶层人们心底明白,生育与养育,成本凶猛!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纯粹的“小两口”、“小户型”,以及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

 

晚婚晚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都市上班族实在太忙了,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或小孩。对无数顶着“白领”“金领”光荣头衔的“都市精英”来说,8小时工作制度,似乎已经是上一辈的遥远记忆了。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做过一个“企业员工加班现象调查”,八成以上的企业存在普遍的加班现象。其中,在43.1%的企业中,员工感觉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需要经常加班,仅有1.0%的企业表示不存在单位员工加班现象。中国的《环球时报》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超过日本和韩国。

8小时工作之外,无数的企业没完没了的运转着办公室电脑。电脑面前,坐着的是一张张找不到任何工作快乐与成就感的“加班白领”。这些不见尽头的加班背后,是没有加班费的“义务劳动”。劳动制度的残缺,以及维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没有几个人有力量站起来,对抗这种泛滥的“床垫文化”。

长期的超时工作,造成他们身体状况的下降,并处于“亚健康”的身心状态,“谨防‘过劳模’‘过劳死’”成为健康专家频率最高的警告之一。但是,因为生存竞争,为了生活向往,很多人仍旧不惜付出身心透支的代价。

 

除此之外,更多的大大小小的上行阻碍摆在他们面前,比如,企业用人制度落后,劳资关系紧张,医疗费用昂贵,社会保险保障严重缺失,等等。而等到他们成家之后,一样面临的,就是他们在学生时代父母所面临的子女教育投资,不一样的是,这笔投资可能更加昂贵。

尽管,除开房价等少数物价水平在疯狂上涨外,中国近来的大多数物价水平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然而,作为国民生活中最庞大的几项开支,其中包括房价、医疗、教育的成本上涨,足以将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击溃。

照目前仍未见扭转的社会趋势,这一代,他们当中多数人的大半生辛劳所得,都将无情地被银行、房地产商、教育部门、医疗部门拿走。而且很可能是,犹如“病去如抽丝”一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橄榄型社会要求更多的中间阶层,在中国,这个还没真正到来的中间阶层在开始整体往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