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保险的功能与意义


  俗话说:“饱带饥粮晴带雨”。出发前做好准备工作,任何事情就会从容不迫,保险正是人生中这种从容不迫的准备。

  人的一生有出生——成长——结婚——育儿——养老——死亡的过程,一般我们将此“人生旅程”称为“生活周期”。只要知道起点,大约就能算出花费多少。因此可以提前筹划这笔必要的费用。

  自结婚开始,家庭经济会随着丈夫以及妻子的收入逐渐增加,同时支出也会逐渐增加,尤其到子女升学、结婚的时期,需要支出教育费、婚嫁费及购置住宅的多种费用,可以说是家庭责任最重的时期。等到子女独立,父母就到了退休的年龄。自这时开始,夫妻俩大约还要过20~30年的老年生活。由此可见,在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大的花费时期。

  所以,一个人如果仅仅考虑一个月或一年的眼前事情,一定无法维持幸福安宁的家庭生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早日着手家庭经济规划,乃是家长的义务,也是对家庭爱心的具体表现。

  保险的积极意义:保险不是花钱,只是转存而已。也就是将“储蓄/投资准备金”转存。一部分钱投至保险后,“储蓄投资准备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真是一举两得。

  保险是大雨中的伞,沙漠里的水,高山上的氧气,饥饿时的干粮。

  它们的共性是:没用的时候拥有,需要的时候使用。

  保险是成本最低的风险管理工具。这是由于保险的规模效应,其道理好比沃尔玛超市与个体小店。个人管理风险成本大,就像个体小店。

  保险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国大陆,每年都有上千万人投保人寿保险。在您察看本计划书的这一刻,该有数百人,正在办理签约手续。

  保险是零风险的理财方法。保险最适合长期理财。一家之主,就像一台印钞机。只有照顾好机器,才可以印出更多的钞票。

  保险是200年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有一个寓言说:从前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只会每天生一只金蛋的鹅,有一天农夫想:既然这只鹅的肚子里有这么多金蛋,何不把它全取出来呢?当他把鹅宰了以后才猛然想到:没有鹅也就没有了蛋。农夫真是懊悔莫及。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和农夫也差不多,他们爱车子、爱房子,把妻儿老小安排得非常周到,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其实,没有了自己,也就没有了汽车、房子,家庭的幸福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许多人对保险不感兴趣,认为保险的收益太低,他们宁肯把资金投在相对风险较高的股票、债券等项目上。其实,真正懂投资的人都知道: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们常把资金四等分,平均投资在股票、债券、房地产和保险上,当前面三项获得高收益时,保险正好帮助他们节税;当前面三项遭遇失败时,保险却能及时保障他们的生活经济来源,或提供他们东山再起的资金。

  保险是家庭经济的备用胎:在我们的办公室或家中,总有一些东西不常用但却不得不准备:如字典里有数百万字,我们可能只查一两次;墙角的灭火器或许过了使用年限还没派上用场;不一定停电,但抽屉里总放着手电筒;小偷不一定上门,但我们不锁门能放心吗?

  保险是家庭经济的备用胎,虽不常用,但我们必须准备!

  一个人不管他是否认同保险,养老的需要、家庭的需要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因为他还要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对配偶、对父母、对子女应承担的责任,找出他在保险方面的需求,努力安排好一切,从容的面对竞争社会中的所有意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保险并不是上一种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都知道,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了。一个好的厨师不会光用盐,他一定会巧妙地运用油盐酱醋,烧出美味佳肴。单一的险种很难保障全面,只有综合保险才能充分发挥各险种的优势,只有综合保险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保障。

  有钱人更应该购买保险。如果有一部印钞机,我们是应该照顾机器呢,还是照顾印出来的钞票?肯定选择照顾机器。因为钞票没有了可以再印,但机器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事业成功人士就如同一部印钞机。一个40岁的人,一年可以赚10万,以每年增长5%计算,一直到60岁退休,总计将不止300万,如此巨大的财产当然要妥善维护照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买人寿保险了。人自身的价值是最重要的,所以千万要照顾好自己。

  保险是更具价值的储蓄:保险也是一种储蓄方式,它无须你拿出更多的钱,你只须换一种存钱的方式,但它比单纯的储蓄又多了一种保障。它是更具价值的储蓄。

  无忧无虑才是真幸福:幸福的一家人,对未来不忧不惧,因为他们拥有了保险这道坚固的防线,疾病、事故、意外、失业等等,都被挡在防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