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修改后的总体规划围绕用3年左右时间使灾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重建目标,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十大任务。我感到,十大任务件件围绕着民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这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民生“清单”。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政治问题的本质是人心问题。民生决定民心,民生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公正与和谐,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民生决定“国运”,能否从制度上保障民生,是国家强盛、繁荣、富强、文明、公正、和谐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民族团结、充满活力、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强大动力。特别是这次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一砖一瓦鉴民心。每一项工作都展示着党委政府的形象,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灾区人民的期盼。
所以,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首先从灾区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入手,优先解决灾区群众居住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快恢复生产,解决就业和收入等问题,使灾区群众有房住、有安全饮用水、有学上、有病能医、听上广播、看上电视。然后,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体现了民生生存和科学发展之需。这是真正的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根本要求,展示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自信、开放、创新的形象,表达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激情满怀,豪情万丈。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整体推进,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在不断出现,解决灾后民生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
因此,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按照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抓好民生问题,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决心,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目标和任务,下大力气解决好老百姓当前关注的各种紧迫问题,又要充分看到解决民生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从实际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着眼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情,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华而不实的工程,不求毕其功于一役。如此,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党和政府向灾区人民作出的承诺才能兑现。
新闻链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