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这个问题要基于以下两个事实:
第一,现代社会文化和日常饮食结构,使得现在的孩子比30年前在性生理和性心理上更早地趋于成熟。同时,女孩比男孩更早成熟的倾向也愈来愈显著了。
第二,当今年轻人结婚的时间比30年前大大地推迟了,由于生存竞争的密集化,男性在获取婚姻所必需的人力资本、经济实力和处世技能等基础性条件的时间延长了。
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现代社会的男人和女人在婚姻问题上开始分道扬镳了。
绝大多数的青年男子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基本矛盾:成熟的性生理、心理与其“事业”要求上的不成熟。这一矛盾使得一个青年男子完全熟透了的性要求根本无法被纳入婚姻这个性生活唯一合法的渠道。于是,只谈恋爱不结婚,便成了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事实上,“恋爱”也只是他们临时解决一下性饥渴的托词儿,频繁地替换恋爱对象,并不是他们不忠实,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承诺结婚的现实资格,他们只能在这样一种“恋爱游戏”中“被迫等待”事业成功的那一天的到来。
当然,女孩子会比男孩子更早性成熟。按照齐美尔的说法,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受压抑的低下地位使然。“在自然界,越是高级的生物发育越晚,而那些低级动物则是最早达到完全发育的”。无论如何,性成熟的女孩子是等不及与她们的同龄男孩“比翼双飞”的,因为青春美貌、天生丽质是不可能永驻不退的,如果不抓紧时间完成“美丽的使命”,到红颜不在时,上哪儿哭去?所以她们会趁大好时光“迫不及待”地寻找“成功人士”——那些已经比她们年长许多的男人,即便是已经结了婚的,也不是一定没有取而代之的希望(所谓“第三者插足”)。如果一个女孩子没能抓紧这段美好青春的时期来完成“美丽使命”,或者因为别的什么“自强目标”而错过了这个时期,那她就很可能会落入那个“轮空带”(与同龄男士同步),成为面临婚姻困境的“大龄女青年”。
然而,无论社会如何的不平等,大自然赋予女性的青春靓丽却是不问贫富贵贱的;相反,男人却无法逃避社会上那些不公平的事儿。因此,成功男士总是有限,相对于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实在是少得可怜,即使离婚-再婚都折腾几次,也依旧会是供不应求。于是有些脑子活络点儿的女孩子就不愿意让青春“闲置”,她们“迫不及待”地要去完成“退而求其次”的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不能贮存的青春兑换成可以积累的财富,以期望在日后不确定的婚姻中至少还有自身的经济保障。“傍大款”、“做二奶”,甚至于体面或不体面的卖淫便成了人所皆知的社会现象。可是,对于这些女孩子来讲,这种事情也已经是她们不得已而为之的“次属任务”了。
齐美尔曾说过:“社会对性格坚忍和抵御诱惑之能力的最高要求,恰恰是针对那些被社会一贯否定了其道德基础之人而发的,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普遍流行的特征。”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是会对这些无奈之人的所谓“不道德”现象那么不宽容呢?相反,对产生这些无奈之人及其“不道德”现象的社会条件却总是觉得理所当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