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总理掀起“三鹿问题奶粉”的真相


    新西兰总理掀起“三鹿问题奶粉”的真相在拷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新西兰总理克拉克透露,在河北地方当局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回收奶粉后,新西兰政府迳自向北京“拉响警报”,才揭发三鹿奶粉遭污染。内含三名恒天然委任成员的三鹿董事局,是在8月2日获告知奶粉受污染一事。公开回收则是在上周四展开。


    克拉克9月15日告诉新西兰电视台的《早餐》节目,拥有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43%股份的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Fonterra)“尝试了几个星期”要求中方回收有问题的三鹿产品,但不得要领:“中国的地方当局拒绝这么做。”


    克拉克说,她本月5日得知此事,三天后,她就下令新西兰官员越过河北地方当局,知会北京有关部门。
 “你可以想象得到,新西兰政府向北京拉响警报后,地方当局就遭到重手对付了。”她说:“我想,地方官员最初是倾向于试图把问题掩盖起来静悄悄处理,避免公开回收。我们在新西兰绝不会这么做的。”


 克拉克认为,恒天然在事件中的表现是负责任的。


  恒天然昨天也为自己没有早点公布三鹿奶粉受污染辩护。该集团首席执行官弗瑞昨天在新加坡通过视频接受新西兰媒体访问时说,恒天然在中国投资就必须遵守当地的行事规则,否则就是不负责任。作为少数股东,恒天然只能持续施压三鹿,三鹿则得和当地政府合作,并遵守程序。


   由此,我国卫生部在第一时间采取的公开的国际通报处理措施,在2008年9月11日的新闻通稿中,卫生部“已将事件有关情况向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有关国家通报。”,不难推测。其中的“有关国家”,除了进口三鹿的国家和地区外,还应该包括新西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并提出要“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既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早一刻发现,就多一分康复的保证。此事件对人民健康权益伤害极深,“三鹿问题奶粉”第一时刻引爆却发生在一位外国总理身上,而地方政府发现三鹿奶粉踪迹,却未能及时通报内情,最后造成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还是“质检、工商、药监、卫生”四部门相应的监督职责未到位?再一次拷问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政令是否畅通?


    虽然及时展开事后补救行动,但不能不让舆论质疑,对于消费者反应食品安全的通道为什么会出现堵塞?广大消费者最不愿意看到道歉及赔偿的场面,也许这里面是用鲜活的生命教训换来的。人们不禁还要问:迟到的掀开“三鹿问题奶粉”真相是体制和机制出现的问题,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简历: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 (Helen Elizabeth Clark)1950年2月26日出生于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奥克兰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在奥克兰大学政治系执教8年。克拉克辩论言辞犀利,工作作风强悍泼辣。克拉克兴趣广泛,喜欢读书、旅游等,平时喜爱古典音乐,电影,戏剧,歌剧和体育运动。


  克拉克1971年加入工党,曾任工党执委和青年委员会主席等职。她1981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87至1989年任环境保护部长和住房部长,1989至1990年任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和劳工部长。克拉克1990至1993年任工党副领袖,1993年11月当选为工党领袖。1999年12月出任新西兰政府总理。克拉克是新西兰首位民选女总理。2005年9月第三次连任总理。克拉克于2008年4月6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并于7日出席中新自贸协定签字仪式。
  

新闻链接:http://www.zaobao.com/zg/zg080916_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