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淡漠一些好。
我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肯定地说,在诸多家庭矛盾与冲突之中,因为经济问题而产生分歧一定不占少数。我们现在的社会富裕程度还不很高,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夫妇的收入水平大都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本能地关注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未可厚非。但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每个年轻家庭的成员,都不会有意损害自家的经济利益。从精细家庭经济管理的角度,每个家庭有人承担主要管理责任是需要的,这样可使家里有限的收入支出得更加合理和必须,从而保证家庭经济基础的逐渐厚实。但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管理一定应该保持适度的弹性,尤其是在履行敬老、助人等道义责任方面,尤其不应过于吝啬。有些主妇对家里的支出控制的非常严格,以致男方为父母尽孝的一些支出用途也被严加控制,这自然会引起夫妻之间的矛盾。而女方如果在这方面又表现出对人严、对己宽的明显不公,一旦解决不好就极有可能酿成剧烈的家庭冲突。因此,我觉得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过得去,则夫妻双方还是糊涂一些好,不必太较真。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些,夫妻双方则有意识地为对方及其家人在经济上多倾斜一些,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增进夫妻感情,都是很有好处的。
经常的交流可以化解各种矛盾。
家庭中的矛盾产生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尽管矛盾的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主要的一条还是由于夫妻双方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如果夫妻俩经常进行一些交流,谈各自的工作、各自的朋友、各自的经历、各自的感悟、对某件事情的各自看法。这些内容的交流多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就多了,产生误会的概率自然就降低了。比如我们经常在许多影视剧中看到,一个陌生异性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引起自家的另一半产生情绪的波动,或者急忙外出,就很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疑。如果此前这对夫妻交流的比较充分,彼此对另一半的同学、朋友、同事都很熟悉和了解,陌生感也需许根本就不存在,误会自然也不会发生。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还必须注意一点:如果自己临时有事外出或改变回家时间,应该和另一半周知一下,一是免得其惦记,二是表示应有的尊重。这其实不过是个举手之劳,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就OK了,而如果你嫌麻烦,或粗心忘记了,甚至出于大男(女)子主义,误以为这是自己的自由,没必要“请假”。那样的话,事情很可能就会很麻烦,一次、二次也许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彼此就会多了一些生分和猜疑,矛盾和冲突就已经在孕育的过程中了,说不定哪件事就会将这个隐含的矛盾引爆。可见,夫妻之间经常的交流绝非可有可无的,万万省略不得。在这方面,我本人也是有过教训的,但愿这些经验之谈能够帮助年轻的小夫妻们。
共享你的社交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一对新人在结成婚姻关系之后,我认为有必要有意识地让你的另一半共享自己的社交圈。两个人拥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可以帮助对方相互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这样的朋友分享也可为彼此创造更多的机会。在现代社会里,朋友就是财富啊,许多朋友之间的相互融合,就会为彼此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可能。同时,社会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营养、也有糟粕,夫妻分享社交圈,既可放大朋友交往的正面效应,也可因为多了一双眼睛和观察角度,可以有助于对一些不适合做朋友的人的理性鉴别,从而减少一些社交风险。鉴于这些理由,我的确认为夫妻双方有必要在这方面作出一些积极的努力,比如在朋友聚会时可找个理由带自己的另一半共同参加,主动推荐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老公(婆)相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大大增加夫妻间的亲密感,彼此交流的话题会更多,相互的信任度也会更强,彼此发生矛盾与摩擦、误会的机率也必然会大为减少。
婚姻和家庭也是一所学校。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在其中就可以学到许多的东西,可以收获实实在在的成长。而不是新婚之后仅仅是新鲜一阵儿,然后就陷入无尽的争吵和烦恼之中。之所以强调“有心”二字,原因就在于,这所学校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科书,实行的完全是夫妻二人自学,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悟性,比如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就主要看你的自觉意识是否到位。这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毕业的学校,只要你用心,夫妻俩互帮互学,就会有无尽的幸福与快乐终生与你相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学校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