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趣事(3)


童年时,我家附近的山上全是高大的树木,最大的有两三个小孩合抱的,大树枝繁叶茂,每天放学后我们赶牛上山,伙伴们可在树林里遮阳避雨,爬树掏鸟。可惜80年代初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山林也要分到人户手里,在分之前,有劳力的人家疯狂地上山砍树,不到一星期,成片的大树全倒下,露出了光秃秃的山来。就是到了现在,山上树多了起来,但再也恢复不到童年的山林了。

那时候我们读书以外的生活是相当丰富的,比起现在的孩子快乐多了,玩的天地也宽阔得多。

每到农历的六、七月间,最有趣的是和马哥上山找马蜂,马哥和我们在山上放牛,他叫我们在石头下,草里捉蟋蟀、蚂蚱,马哥要侦查马蜂窝所在地,这是他的绝技之一。

待我们捉到很多蟋蟀、蚂蚱后,马哥便像变戏法一样从兜里拿出细线,一指来宽的白草纸条,他把线穿在纸条上,便到高大的青槺树下,我们会看到有好几个成人小指头粗的马蜂在树干上啃树皮,马哥说它是啃去做峰巢。

马哥在旁边折了一棵两三尺长的小树枝,将我们捉到的蟋蟀绑在树枝上,便伸到马蜂们旁边,马蜂们见到这从天而降的美食,自然不去啃树皮了,都来撕咬蟋蟀。但蟋蟀是绑着的,要拿走自然费时费事得多,马哥将小树枝慢慢地拉回跟前,他一手拿着树枝,一手拿出准备好的纸条,用有线的那头顺着马蜂尾部慢慢向上套,这时候我们其他人是很担心的(被它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都远远的站在一旁,屏息看着马哥的一举一动。有时候由于动作过大,会把马蜂惊起,它翅膀扇动的声音相当吓人的,这时候马哥会停止动作,等马蜂重新平静后再行动,最终当线稳稳地套在马蜂稍细的腰部时,马哥还要将线打上疙瘩,防止脱落。

总算大功告成,这时候马蜂也咬下一条蟋蟀腿或其他部位。当它起飞了,便清楚地看到那纸条像降落伞一样上下翻飞,这时候马哥便会飞快地爬上就近的大树,他爬树的功夫比猴子慢不了多少,他在树顶会很清楚地看到马蜂的落脚之处,便会大声指挥我们前往的方向,我们剩余人等便会跑到马蜂落脚的地方,那便是马蜂窝的所在地。如果是这窝马蜂很热闹,我们会在当晚将它消灭掉,它的蛹可是很好的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