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当政后,采取三项重大措施,使国家由乱而治,由弱到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后世统治者为了“治国御民”,莫不纷纷效法。我们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也应从中受到有效的启示。
第一点,“选贤任能”。唐太宗通过科举考取、重臣推荐和民间察访等多条渠道,广泛网络人才。在贞观朝廷里,既有隋炀帝的重臣,又有起义军的领袖,还有先太子李建成的谋臣,真可谓“五湖四海”,贤能云集。难怪当他看到鱼贯而出的新科进士时,洋洋自得地慨叹:“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果然,这些天下英雄不负重望,为他开创一代治世,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搞经济管理,也应从战略角度出发,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委任、聘任、选举、招标、考任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性强,有事业心,有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开创新局面的经济管理队伍和一支“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效”的企业家队伍。
第二点,“轻徭薄赋”。唐太宗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经济,他合并州县,裁减冗员,革除了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同时,继续推行均田制,实行了新的租赋徭役制度,极大地减轻了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在关中、关东等地连续发生水旱灾害后,他又诏令开仓赈民,使人民得以生存、养息。通过采取一系列“轻徭薄赋”的具体措施,贞观时期唐朝的生产渐渐恢复,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我们搞经济工作,也应转变政府职能,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减轻企业的负担,以使其健身强体,逐步走上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在当前信贷资金相当紧张,企业负担普遍较重的情况下,应考虑将企业上交的所得税,属地方部分增值税、城建税,地方的财政性借款,欠缴的“两金”,集中的折旧,企业税后利润或国有资产收益等资金,在政策和财力允可的前提下,部分返还或留给企业。同时,帮助企业分流富余人员,分离办社会职能,真正使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利发展。
第三点,“去奢省费”。唐太宗当政初期,常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盛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并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力戒奢侈腐败。他打开宫门,遣送三千宫娥嫔妃回家婚嫁,又释放了禁苑中“吞肉食鱼”的鹰犬,还诏喻不建避署台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约了大笔资金。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论奢》一文中指出:“人庶之贫困者,由官吏之纵欲也;官吏之纵欲者,由君上之不能节俭也。”认为君上影响官吏,官吏影响民庶。如果上边奢侈纵欲,必然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奢侈浪费,而最终导致“民困财穷”的结局。我们今天搞经济建设,也必须从上而下地戒奢尚俭,严惩腐败现象。当前,利用公款出国旅游、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挪用技术改造贷款建设楼堂宾馆;不顾发展生产分净吃光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和企业,还相当普遍和严重。如果不坚决刹住这股奢侈腐败的歪风,就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甚至葬送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
选贤任能,建立一支经济管理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减轻负担,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严惩腐败,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应成为我们今天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三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