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之殇:调控之剑闪现血光?


民企之殇:调控之剑闪现血光?

                    

                    刘国宏

 

刘翔临阵脱逃了,这个消息在昨日让全国人民愤怒、悲伤、难过、激动、痛不欲生......而我本人听到这个消息是没有任何感触的,毕竟这样的赛事实在与自己没多大的关系,而更让我们心痛的事情、需要我们来关注、来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近日,各大媒体都低调地报道了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自杀的消息。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中国经济界的太多关注,毕竟,奥运的热潮和喜悦足以掩盖一切哀伤!

然而,与这个事件对应的是,江浙民企的悲歌,全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死挣扎,还有资本市场的惊天暴挫!究竟我们的资本市场怎么啦?究竟我们的金融体系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快速发展的优秀民企一夜之间相继倒下?

让我们暂且把目光从奥运赛场移开,暂时告别那些喧嚣的、与自己没多大关系的赛事吧!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813吧!这一天是中国民企最为悲哀的日子!这一天,奥运金牌的欢呼与喜悦与很多生不如死的民企老板没有任何关系!这一天,一位普通的民营企业家-----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被公司员工发现在办公室自缢身亡!

经兰溪公安部门初步侦查,确定系自杀身亡,死亡时间为12日晚。郑亚津自杀在浙江老板圈里不是孤案,一个月前,温州泵阀厂老板朱吉光也选择以自杀方式离开。与朱吉光因不堪承受“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自杀不同,郑亚津的一位好友表示:“郑亚津是公司过度扩张,盘子铺得太大,导致企业运作生存困难等,才选择走这条不归路的。”上吊的上吊,跳楼的跳楼,跑路的跑路,破产的破产,上半年浙江民营商人哀鸿遍野,景象惨不忍睹。816,当数千人来在浙江兰溪市殡仪馆,为这位“壮志未酬”的民营企业家郑亚津送别的时候,他们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肯定复杂得如法将奥运的热潮与自己联系起来。因为,这些民营企业家们都在为自己企业的困顿经营而愁肠百结!

    就在奥运热潮持续高涨的818,沪深两市再度暴跌,再次呼应奥运开幕那天的暴跌,而且跌势极为坚决,坚决地创出了新低。而就在上周末,证监会连连出台“维稳”政策安抚市场。现在这种跌法,分明不把管理层的处心积虑出台的政策毫不放在眼里。如果我们说股市暴跌是为浙商之死而哀鸣,恐怕有点耸人听闻。这是当年邓大人去世的规格啊,区区商贾尔,何以哀荣至此?这里首先要明白两件事:浙江民营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股市究竟代表着什么。

     我们知道, 浙江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与效率的部分,是中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先锋队,浙江以及珠三角领域民营企业通常都是国际竞争的赢家,是经历过血腥厮杀出来的市场佼佼者。事实上正是这些崛起于草莽的民营经济才构成了中国经济的脊梁骨。现在,这中间的一些体质虚弱者禁不住考验,悲壮的倒下了。这是正常的,但人们不禁发问:为何不见国企经理、董事长上吊或者跑路躲债?当然,我们心里都明白,国企领导不会上吊或者跳楼,要出事也只因为贪污腐败吃官司。但现在问题是,国企连起码的经营困难我们都看不到。国家公布的央企赢利上半年仍然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这里面当然也有水分,不过考虑央企上半年投资增速高达36%,就明白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从来不缺钱!跑路躲债?别逗了!稍微世故的人都明白,国企通常是资金使用效率最差的经济部分。尤其是在90年代初,设立资本市场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国企解困、输血,还有后来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承接的好几万亿又好几万亿的不良资产,那可都是全国人民的血汗啦!而如今,那些依靠资本市场活过来的国企中流砥柱们,却堂而皇之地抛弃资本市场。对比这些嗷嗷待哺的民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为何管理层一再给与外资“国民待遇”的同时,民企的“国民”身份一直无法落实呢?

     且不说广大民企望穿秋水的“创业板”迟迟不见踪影,单说自去年四季度开始的货币紧缩导致宏观经济的后果,就足以让众多民企胆寒!它挤压了效率最高的民营经济的资源,而让其流入效率最低的大国企手中了,宏观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变得更低了!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起伏是对未来的预期。当然,中国股市这个晴雨表有点问题,反应有点神经质。市场先生的疯疯颠颠来自与人性的弱点——贪婪和恐惧的驱使,但市场从来都是无数投资者信息和知识的汇总,对未来的预期的夸大也是基于现实。今天这个优秀企业家上吊,昨天是那个董事长跳楼,前天又是谁谁失踪躲债,这些兵败货币紧缩政策的企业家不是整天花天酒地的花花大少,而是兢兢业业的民营企业精英!与此同时,市场又看到那些背靠政策优惠而效率低下的国企,却是国有银行的重点保护对象。此消彼长,就算利好重重,市场不可能

厚此薄彼的结果,不言而喻!不抚心自问,中国经济的脊梁——民营经济遭受重创,靠那些垄断国企二世祖,能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多长时间?

     2004年那一轮宏观调控,让铁本这样进军重化工业的民营企业折戟沉沙,现在回顾这个项目,如果不是当时强行打压,现在完全是成功项目。那时的政府调控如果不是无厘头,就是给国有钢铁企业扫清对手。那一轮调整让市场倒吸一口凉气,从2004年一直调整到2005年。而在这个调控过程中,被所谓的市场“培养”的都是唐氏兄弟、顾雏军、张海这样的悲情民企!2008年上半年狼籍一片的浙江民企、成片倒闭的广东民企、求生不能求死无门的西北民企,和现在脑满肠肥的垄断国企对比,再次让市场倒吸一口凉气!宏观调控究竟是调控了什么?为何受伤最深的,总是宏观经济效率最高的部分?这是怎样的未来?这恐怕才是股市极其恐惧的来由。悲乎?2008国殇之辈,此为悲之极也!

浩浩天地间,市场经济走向何方?游戏规则的制定究竟谁说了算?我们总是看到某某国企领导贪污腐败被判刑,也总是看到哪个民营企业老板上吊或者躲债失踪,这都是正常的,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但如果这边民营企业奄奄一息,那边垄断国企潇洒依旧,这就不正常了,说明中国经济骨子里有很大问题。兔死狐悲,股市暴跌也许不是为浙江哪个企业老板上吊哀鸣,而是哀鸣这样下去自身也是前途不妙。

     谁该为冤死的民企负责?谁该为魂断气绝的资本市场负责?谁又负得起责?我们该问谁?!!!

                   (2008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