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官员与网民直面交流成为一种常态


  7月28日15时,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作为“河南在线对话”栏目的首位嘉宾,在河南日报社社长朱夏炎的主持下,通过大河网与网友交流了一个半小时。在此之前,他亲自点击鼠标,开通了旨在“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共谋崛起”的“河南在线对话”栏目。徐光春书记上网与网友对话引发了网民参与的热潮。(2008年7月2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河南日报》)

  应该说,近些年,在中国,随着网络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各级官员开始纷纷“触网”,注意通过网络与网民沟通交流,拉近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注重利用网络倾听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工作。特别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强国论坛网友聊天,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方式表明了国家对于网络民意的尊重和重视,成为了中国网民最幸福的一天,很多网民激动地喊“我们转正啦”。

  随着胡锦涛、温家宝不断重视网络民意,不断作出亲民爱民善举,逐渐地在网上出现了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并自称自己为“什锦八宝饭”。其中“什锦饭”特指胡锦涛粉丝后援团,“八宝饭”特指温家宝粉丝后援团。“胡哥”、“涛哥”、“涛涛”是他们对中国主席胡锦涛的尊称,而“宝宝”、“老爷子”、“温总”是对总理温家宝的尊称。“什锦八宝饭”们覆盖了30后到90后,他们活跃在各大论坛,还在百度贴吧成立了“什锦八宝饭吧”、“什锦饭吧”、“八宝饭吧”,尽情表达着对这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喜欢。

  俗话说,民心不可失、民意不可违,有了民心、顺了民意,才会拥有一切。但是赢得民心、理顺民意,绝非易事。如果没有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显著的亲民之风、务实之举,如果没有胡温当政以来领导国人迎难而上取得的不菲成绩,很难想象素以“叛逆”著称的80后网民为主体的中国网民,会以追星族团体的方式表达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敬爱、喜欢。情感背后是力量,在这些“什锦饭”、“八宝饭”身上,映现着国人通过共同努力获取幸福生活的信念和勇气。相信领袖们在他们身上,也能够看到民之期待,感受到“再加一把劲”的鼓舞与力量。

  可喜的是,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将“办公室”搬到了网上,开始与普通老百姓平等地以网民相称,并以民主、开放、自信、坦诚赢得了网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这里不妨列举一二:2003年1月19日,时任深圳市市长于幼军与网友“世纪对话”,开高官网民对话先河;2006年3月8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通过强国论坛与网民对话,是与网民直面交流的首位省委书记;2007年2月15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论坛实名发帖,网友称父母官近在咫尺;2008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邀网民“灌水”“拍砖”;2008年5月14日,杨平用实名注册红网株洲论坛,被称为中国首位实名上网纪委书记……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民意直通车”的开通,草根民意逐渐由民间借助网络涌向了县长办公会、市长办公会、省长办公会,甚至汇聚到了中南海,成为了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

  纵观网络、反观时下,为什么动不动就会有“一把手”书记上网与网民“面对面”被网民热情期待、被大小媒体热炒,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诉求并没有在平时得到很好地满足,或者说,还有很多部门和官员并没有真正地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我们的一些书记作出的榜样,并没有很好地在其他一些官员中产生“辐射效应”、“连动效果”,很多官员还是彷徨在网络外,徘徊在民意外,仍然习惯于官僚主义、热衷于官本位,他们害怕网上的一些负面报道、刺耳声音,甚至把它们当作“洪水猛兽”,依然在采取“打压堵塞”的极端手段。

  最近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宽带网民数达到2.14亿人,跃居世界第一。各地、各部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该与时俱进,促进网络行政,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由衷地企盼这种官民之间的网上交流以一种良性的常态发展下去,还要落实到决策当中,使群众和政府官员之间的“网上在线交流”真正成为一条民智线、民意线、民生线,推动中国网络民主政治不断走向成熟。

  新闻链接:

  徐光春做客“河南在线对话”与网友“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