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民众对于住房一直都在做梦,梦想自己可以很便宜地买到一栋宽敞、舒适、功能一应俱全的房子,一家人乐在其中。
有梦想就会有追求。但是,略显不同的是,民众的这个住房梦大多是空想,只是梦,没有行动,因为行动也是白行动,即便是深圳的房价降到万元之内,也不是给一般打工阶层准备的礼物。因此,梦之外就是干等着天上掉下一座便宜的好房子。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是商品,就会有价格波动,商品房也不会例外。任何一个非必要需求的产业都有起朝阳期、成熟期、夕阳期的发展历程。当然,基本的住所需求是必要需求,没有夕阳期,但是有从朝阳期走向成熟期的过程。在朝阳期段,也就是暴利期段,资本纷至沓来,厂商一哄而上,不计后果的争夺暴利,每一个产业的朝阳期都会诞生一大批暴富阶层。
但是朝阳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产业会逐步发展、规范和成熟。在从朝阳期走向成熟期的过程当中,产业调整、行业整合、弱肉强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此间价格会从朝阳期的单边增长为主变得异常敏感波动,价格战的爆发也不可避免,在行业洗牌之后,大鱼活下来,小鱼小虾死掉,行业进入垄断经营时代,也就是成熟期。
朝阳期的特点是,厂商具有绝对的定价权,消费者能力差的,只有选择不买和退出市场,而无法左右价格。房地产业的朝阳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土地为王”,谁占有土地资源谁就是老大。成熟期的成熟表现是,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与消费者代表集体议价,此时价格就不会大涨大跌,而是呈小幅平稳波动状态。
厂商为何要在行业中谋求垄断地位?这个问题大家都难不倒,追求垄断利润呗。在行业经历朝阳期的价格疯狂之后,再到洗牌期间的价格震荡,最后就是成熟垄断期的价格回升。
当期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进入的洗牌期,洗牌期间王者的特征不再是“土地为王”,而是变成“资金为王”,谁的资金链先崩断,谁就先死。万科王石的“拐点论”实际上是主动从土地为王向资金为王转型的“价格战”的开战信号,一大批中小开发商和建筑企业将会在这个时期死掉,但是,强者更强,价格战将休止于大批坟墓的隆起。潘石屹说出了大家都熟悉的话“风雨过后总是阳光”,但是雨后阳光只属于“猪坚强”,挺过洗牌期的“猪坚强”才能成为潘石屹那头“快乐的猪”。
民众的梦就在于他们看到的是价格战带来的短暂的心理安慰,因为此间很多人只是旁观者,是欢呼者,但是不是得益者,因为“价格战”根本不可能打到让底层民众都买得起房子的水平。在价格战期间得益的是中产阶层,他们可以用比朝阳期低的价格获得需求满足,拦截了价格的进一步滑落。人们住房越大越好的希望是不会改变的,当价格降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市场上出现的最大可能是第二套、第三套住房的需求,而不是底层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处在梦中的底层民众并没有看到价格战之后是新的一轮价格回稳和高涨。
价格的上涨历来的根源都在需求。底层民众为何对高房价怨气冲天?就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怎么没有人对游艇和别墅的价格怨气冲天?因为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怨气之大,恰恰说明需求之旺盛,而且是无效的、无法解欲的、又无法消除的需求。
关于房价,业界、媒体和学者基本上分成两大阵营,但是,就对底层民众的忽悠来说,降价派远甚于挺价派,降价派让底层民众继续沉睡梦中,没有指出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真正出路在于依靠市长而非市场,把他们的住房梦错误地引导和固定在了不可能实现的市场上。而挺价派很多都变成了忠言逆耳的乌鸦嘴。
市场,是两个“有者”互换多余物的场所,穷人两手空空,进不了市场。市场,永远都不会为没有支付能力的无效需求而开设。梦中的穷人,除了看到一大批小厂商倒毙带来的心理快感之外,不可能真正从市场上来圆自己的住房梦。只要政府不充分介入到穷人的住房需求上来,穷人的住房梦就会永远醒不了。
潘石屹弄了个资金链“堰塞湖”一说,只是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宏观调控是试图围堵需求而强压通胀,则另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就是储蓄的增长和需求的堆积。储蓄历来被看作时推动潜在的通胀的“笼子里的老虎”,需求老虎被关在笼子里饿着,又不可能把它杀死或者饿死,总有一天还是要放出来,饿虎出笼,其凶更甚。央行清楚这一点(尽管并不清楚息口变化只是起到一时的扰动作用而对价格体系没有根本实质效果),所以继续加息与否成为了不得不思虑的问题。
有梦想就会有追求。但是,略显不同的是,民众的这个住房梦大多是空想,只是梦,没有行动,因为行动也是白行动,即便是深圳的房价降到万元之内,也不是给一般打工阶层准备的礼物。因此,梦之外就是干等着天上掉下一座便宜的好房子。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是商品,就会有价格波动,商品房也不会例外。任何一个非必要需求的产业都有起朝阳期、成熟期、夕阳期的发展历程。当然,基本的住所需求是必要需求,没有夕阳期,但是有从朝阳期走向成熟期的过程。在朝阳期段,也就是暴利期段,资本纷至沓来,厂商一哄而上,不计后果的争夺暴利,每一个产业的朝阳期都会诞生一大批暴富阶层。
但是朝阳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产业会逐步发展、规范和成熟。在从朝阳期走向成熟期的过程当中,产业调整、行业整合、弱肉强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此间价格会从朝阳期的单边增长为主变得异常敏感波动,价格战的爆发也不可避免,在行业洗牌之后,大鱼活下来,小鱼小虾死掉,行业进入垄断经营时代,也就是成熟期。
朝阳期的特点是,厂商具有绝对的定价权,消费者能力差的,只有选择不买和退出市场,而无法左右价格。房地产业的朝阳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土地为王”,谁占有土地资源谁就是老大。成熟期的成熟表现是,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与消费者代表集体议价,此时价格就不会大涨大跌,而是呈小幅平稳波动状态。
厂商为何要在行业中谋求垄断地位?这个问题大家都难不倒,追求垄断利润呗。在行业经历朝阳期的价格疯狂之后,再到洗牌期间的价格震荡,最后就是成熟垄断期的价格回升。
当期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进入的洗牌期,洗牌期间王者的特征不再是“土地为王”,而是变成“资金为王”,谁的资金链先崩断,谁就先死。万科王石的“拐点论”实际上是主动从土地为王向资金为王转型的“价格战”的开战信号,一大批中小开发商和建筑企业将会在这个时期死掉,但是,强者更强,价格战将休止于大批坟墓的隆起。潘石屹说出了大家都熟悉的话“风雨过后总是阳光”,但是雨后阳光只属于“猪坚强”,挺过洗牌期的“猪坚强”才能成为潘石屹那头“快乐的猪”。
民众的梦就在于他们看到的是价格战带来的短暂的心理安慰,因为此间很多人只是旁观者,是欢呼者,但是不是得益者,因为“价格战”根本不可能打到让底层民众都买得起房子的水平。在价格战期间得益的是中产阶层,他们可以用比朝阳期低的价格获得需求满足,拦截了价格的进一步滑落。人们住房越大越好的希望是不会改变的,当价格降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市场上出现的最大可能是第二套、第三套住房的需求,而不是底层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处在梦中的底层民众并没有看到价格战之后是新的一轮价格回稳和高涨。
价格的上涨历来的根源都在需求。底层民众为何对高房价怨气冲天?就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怎么没有人对游艇和别墅的价格怨气冲天?因为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怨气之大,恰恰说明需求之旺盛,而且是无效的、无法解欲的、又无法消除的需求。
关于房价,业界、媒体和学者基本上分成两大阵营,但是,就对底层民众的忽悠来说,降价派远甚于挺价派,降价派让底层民众继续沉睡梦中,没有指出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真正出路在于依靠市长而非市场,把他们的住房梦错误地引导和固定在了不可能实现的市场上。而挺价派很多都变成了忠言逆耳的乌鸦嘴。
市场,是两个“有者”互换多余物的场所,穷人两手空空,进不了市场。市场,永远都不会为没有支付能力的无效需求而开设。梦中的穷人,除了看到一大批小厂商倒毙带来的心理快感之外,不可能真正从市场上来圆自己的住房梦。只要政府不充分介入到穷人的住房需求上来,穷人的住房梦就会永远醒不了。
潘石屹弄了个资金链“堰塞湖”一说,只是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宏观调控是试图围堵需求而强压通胀,则另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就是储蓄的增长和需求的堆积。储蓄历来被看作时推动潜在的通胀的“笼子里的老虎”,需求老虎被关在笼子里饿着,又不可能把它杀死或者饿死,总有一天还是要放出来,饿虎出笼,其凶更甚。央行清楚这一点(尽管并不清楚息口变化只是起到一时的扰动作用而对价格体系没有根本实质效果),所以继续加息与否成为了不得不思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