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 · 同心锁”的传说和美好寓意


  月老·月老祠

  月老又称月下老人、月老公,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媒神,是有情人虔心寄托自己美好姻缘的幸运之神。每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无非是能找到相亲相爱的另一半共度一生。可是,仅管如此,这世上仍有不少旷男怨女,在苦苦地寻找另一半,因此月老祠就应运而生了,月老祠,亦称鸿禧堂,供奉可亲可敬的月下老人,为中国的爱神,形象多为慈眉善目的老头,手执红线团。在那美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里,月老手中的红线,便成了有情男女的希冀与期待。

  无锡·太湖·仙岛上月老祠的楹联上书:“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唐代李复言的《续幽怪录˙定婚店》中描述,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韦固的公子,有天夜里遇到一位白发白须的奇异老人,倚着一只布袋,坐在月光下看书。韦固好奇,就走过去问老人说:“借问您在看什么书?”老人回答:“我在核对天下男女婚姻的姻缘簿”。韦固又问老人那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就定终身。”」。此亦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出处。

  韦固一听,连忙请老人帮他查询未来的妻子。老人翻书一查,告诉他说,未来的妻子是北边一位瞎眼老太太陈氏的女儿。韦固听后就前往查看,见到此女才三岁,鼻涕满面,满身脏垢,衣衫褴褛,心中很不高兴,推了小女孩一下,结果女孩跌倒伤了眉心。十四年后,韦固当了武将,刺史王泰很欣赏他,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姑娘秀丽非常,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询问后才知道这位姑娘就是十四年前被他推跌的那个女孩,十四年来刺史抚养她,把他当成了亲闺女。韦固这才知天命不可违,而跟这个女子相亲相爱,后来二人所生的儿女都很有出息,子孙满堂,幸福无比。此事传开后,民间就把执掌男女婚配的媒神,称之为“月下老人”。月下老人成了媒人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月下老人会帮有缘的男女系红线,在民间也渐渐出现「拴红线」的习俗。此一习俗在唐代已有。唐代史书上记载:衮州都督郭元振年长未婚,宰相张嘉振见他有才干又相貌堂堂,就想纳他为婿,因为有五个女儿不知许配给那一位好,张宰相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他的五个女儿坐在布幔子后面,每人手上各拿一根红丝线,将线头露在外面,让郭元振隔着幔子去牵,牵到谁就以谁为妻,郭元振一下牵到了漂亮非凡的张家三女,俩人结下了美满姻缘。

  最初婚礼上有拴红线的仪式,到了宋代逐渐演化成「牵红巾」,婚礼上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牵入洞房。这种习俗因含有「同心永结、白头偕老」的美好寓意,所以直到今天,有些地方的婚礼上还能看到。

  相传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月下老人的生日,所以这天很多「孤男寡女」都会前往庙里祈求月老赐与好姻缘,许多得愿的信徒也会携带喜饼、喜糖前往还愿,感谢月老的促成。

  月老·同心锁

  每年七夕,七星娘娘会把人世间未婚的成年男女制成名册,向天庭呈报。月下老人收到名册后,按照个性、善恶、兴趣与条件抄写成一本姻缘簿,然后用红线绑牢男女二人之足,使合适的男女配成一对佳偶。所以,相亲相爱的男女,都会在月老祠中许愿,以求月老的佑护。而在月老祠里结一把同心锁,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达方式……

  太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清水秀,胜景天然的鼋头渚是太湖风景精粹所在,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美称。在那里有一座仙岛,传说中的月老既仙居于此。

  在太湖·仙岛·月老祠的前面有一个巨大的连心锁,悬挂于两根花岗岩圆柱之上,古色古香,十分庄重;柱与柱之间以银色链条相系;旁边还配有六根小柱,代表“六六大顺”,而与两根圆柱相加,又寓意“合则发达”!相亲相爱的男女在链条上结一把同心锁进行祈福,象征他们会“喜结良缘”、“富贵吉祥”!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于http://passport.eastmoney.com/login%e6%82%a8%e5%b7%b2%e6%88%90%e5%8a%9f%e6%b3%a8%e5%86%8c%e6%9c%ac%e7%b3%bb%e7%bb%9f%ef%bc%8c%e8%af%b7%e5%9c%a8%e4%b8%8b%e9%9d%a2%e8%be%93%e5%85%a5%e6%b3%a8%e5%86%8c%e7%9a%84%e7%94%a8%e6%88%b7%e5%90%8d%e5%92%8c%e5%af%86%e7%a0%81%e7%99%bb%e5%bd%95%e7%b3%bb%e7%bb%9f!http://blog.jrj.com.cn/?aspxerrorpath=/login.aspxhttp://hi.baidu.com/%BB%E9%C7%EC%BC%D3%C3%CB%B5%EA

  http://hunqinggongshi.blog.sohu.com/http://i.mop.com/hunqingjiamengdian/blog/2008/06/07/6518639.html

  http://blog.sina.com.cn/hunqingjiamenghttp://jyly.cn.ec21.comhttp://blog.china.com.cn/sp1/jyly

  http://hunqingjiameng.cn.china.cnhttp://i.cn.yahoo.com/05658379821/blog/http://blog.sina.com.cn/jinyushangmeng

  http://jyly99.blogbus.com/http://www.chinavalue.net/index.htmlhttp://jinyuliangyuan.blogspot.com/

  http://www.rztong.com.cn/http://hexun.com/jyly999/default.htmlhttp://hunqingjiameng.blog.shangdu.com/

  http://jylychina.bokee.com/control/diary/postDiary.b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jylyjm.htmlhttp://hgl0105.blog.163.comhttp://i.cn.yahoo.com/hgl0105http://hi.baidu.com/hgl0105http://jylyjm.blog.sohu.com/http://i.mop.com/jylyjmwriteblog.donews.comhttp://blog.tom.com/jylyjmhttp://jyly9999.blog.china.com/http://xm.cfj88.cn/2007/1210/info_396.htmlhttp://biz.lenso.cn/com/3971/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