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
是什么妨碍我们获得成功?
文/邓纯雅
有些人会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常常是不清楚真正的关键,大量的信息、评估、讨论会一直困扰必须做出明确决定的我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就表示,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生活重心是什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什么,只要积极的寻找自我,不懈的勤奋努力,我们就能如愿踏上那条属于自己的金光大道。
但问题真的有那么简单吗?看看那红遍全球的《美国偶像》节目,每一个赛季都有数千名的选手争夺角逐奖杯,但幸运儿只有一个,而美国偶像举办这么七年,真正捧红的乐坛天后只有KellyClarkson一人,大多数人都是混了个脸熟之后迅速被观众遗忘。另一面,2008年年逾五旬的歌坛常青树麦当娜以《水果硬糖》专辑再战江湖却赢得了业界的真正好评。她在事后轻描淡写的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我的歌唱的一般般,我的舞跳的也不专业,我长得也不再怎么好看,所以我得弄点有意思的东西。”
就像可可·香奈儿只穿自己喜爱的衣服,麦当娜只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史蒂夫·乔布斯只爱捣弄自己觉得好看的电脑,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似乎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固执,更加坚守自己的阵地,在他们成功之余,他们还会对着大众不懈的讲到,“我们只不过是在做自己罢了!”是的,事实上,也许我们在偶像身上赋予了太多沉重的含义之后,我们看到的他们只是我们眼中的幻像,我们也许早已经忘记了他们身上最执着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特征。
潘石屹说得很绝妙,成功法则都是简单,往往没有追逐他们的人想的那么复杂。他说:“对于成功,我没有什么技巧可谈,苦练技巧是没用的,就像那些苦练武功的人,一招一式地比划,可是后来突然来一个人,一板砖就把他拍倒了。”他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要从修炼自身做起,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清晰的梦想有的时候往往是一厢情愿。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只是一种状态,不是一个明确的点,也不是一个为之努力的目标,我们要的更多的是幸福,而幸福正是我们在做一些真正有意思的事情。
薛涌在畅谈中国和美国教育的最大不同时,表示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学校是来玩的,你感兴趣什么,老师就鼓励你去尝试一下。中国孩子则不同,学校是用来考试的,必须要成绩达标,他们才觉得光荣。这样的不同教育体制下走出的孩子,无论在团队意识、实践能力、自我精神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从柯维的理念出发,值得修正的一个观念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否真的是和自我匹配呢?许知远在自己的新著《中国纪事》中说到,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往往为了一个热切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尽情的进行投机,结果总是不会太理想的。
就好比很多守在电视机旁观看超级女声的孩子们,他们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也可像自己的偶像一样,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能成为名人,可惜这种幻想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成为了安迪·霍尔口中十五分钟的名人之后就立马被打回原形了。一个真正的歌者可不是短信投票和盲目的激情和发狂的尖叫堆砌的,如果她并不真的可以从灵魂深处热爱音乐,如果不是她真的具有感人至深的嗓音,她是难以长期立足歌坛的。换个角度来说,对于商业来说,这个逻辑十分现实,曾经挽救吉列公司的CEO詹姆斯·基尔就把自己的工作形容成是“刀锋上的舞蹈”,他热爱吉列这个优秀的品牌,他为了重整这个品牌整整花了六年的时间,他改革了运营模式和财务纪律,他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将组织病变的毒瘤切除,他也像传教士一样重新建立起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激情。他是巴菲特最喜欢的CEO之一,他也是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CEO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他们有着自己的困境和痛苦需要面对,但正因为他们敢于面对,所以他们才能成为领导者。
对此,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在《德鲁克最后的忠告》一书中已经明确的表示到,为了赢得未来,企业必须要面对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与客户结成同盟;创新和放弃;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吸引和培养知识型员工;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德鲁克的睿智告诉我们,商业也如同社会变革一样,所谓的成功永远只是一种进行的状态,如果一个企业家不是时时在思考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和顾客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他的企业正走向停滞。企业家的工作不是天天商业会谈,晚晚高级酒会,周旋于名流精英,在高尔夫球赛场上争做英雄那么肤浅,他工作的价值往往在于对于企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力和对改变组织的积极执行力。这两点往往在课堂上学不到,模仿别人也做不好,根源还是在于自我体悟。就像中国企业界最近十分流行的老子思想一般,主张返璞归真,主张像个婴儿一样好奇,面对这个日趋纷纭复杂的世界,懂得常常回归原点来看待事物和自己。
因为在老子看来,有的时候,我们目前的习惯和心态其实已经影响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所谓无为而治,是绝对不能给自己一个固有的限制。彼得·德鲁克的得意门生,美国目前最著名的领导力培训大师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博士似乎并不是道家思想的粉丝,但他目前在美国企业界掀起的培训界的思想变革,其核心思想却着实和老子的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极少数能受邀与80多位全球顶尖企业执行官共事的菁英顾问,马希尔在他的奇妙著作《魔鬼管理学》中发出了自己质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CEO的任期有如昙花一现?为什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脱口秀女王”欧普拉能够长期利于不败之地?马歇尔认为,我们往往过于在乎如何获得成功的种种措施,却忘了也许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我们一直保有的习惯都有可能妨碍我们的成功。作为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就像高盛公司的首席学习官史蒂夫·科尔所形容的有一种深入人们内心的独特天赋,他懂得如何深入成功的背后,发掘出一些核心的发展需求,帮助人们获得更大的成就,而且他还能用一种言之有物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马歇尔认为,企业中的高管不计其数,这些形形色色的管理者为了更进一步而整日勤奋工作。他们都不乏智慧、技能甚至是超凡的能力,但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那座象牙塔的顶尖。原因何在呢,其实正是一些随处可见的小毛病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同时也给别人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他将这些他看到的、感受到的、调查和发现到的所谓准成功人士的20个坏习惯归纳如下:
1)求胜欲太强:为了成功而不分场合,不惜代价——不去考虑成功在什么时候是有意义的,什么时候没有意义,什么时候根本无关紧要。
2)太喜欢加分: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却不懂得鼓励下属。
3)太喜欢点评:喜欢评价别人,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他人。
4)总是发表破坏性评论:为了显示自己的睿智和聪明而对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嘲讽和尖酸刻薄的评论。
5)喜欢用“不”、“但是”或“可是”来开头:过度使用这些否定性修饰词,言外之意就是在告诉每个人,“我是对的,而你错了。”
6)告诉世界你有多聪明:让别人知道我们比对方想像的要聪明得多。
7)乱发脾气:用自己情绪上的波动去管理下属。
8)否定别人或故作高深:即使没有别人问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喜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反对意见。
9)隐瞒信息: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筹而拒绝与他人分享信息。
10)不懂得赞赏:不会赞扬和回报别人。
11)喜欢抢攻:最令人讨厌的高度自身贡献的方式。
12)喜欢找借口:让自己的不良行为先天化、持久化,从而让人们因此而容忍我们。
13)把一切归咎为过去:推卸自己的责任,把一切责任归咎于过去的人和事件,实际上是在怪罪自己以外的每个人。
14)偏袒下属:不愿意正视自己对他人的不公。
15)拒绝道歉:拒绝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正确认识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形象。
16)不懂得聆听:在所有不尊重同事的表现中,这是最消极、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方式。
17)不懂得感激:不懂得说“谢谢”,总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最缺乏礼貌的一种坏习惯。
18)惩罚报信人:对本想帮助我们的人给予不应有的攻击。
19)乱找替罪羊:一味地指责他人,但从不检讨自己。
20)过于强调自我:仅仅因为某些缺点出现在我们身上,便不遗余力地把这些缺点描绘成优点。
对照以上清单,我们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否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瓶颈呢?马歇尔像禅宗大师一样告诉我们,要深呼吸,身呼吸一下,了解自己的本质,像释迦牟尼说的那样,“只要带走那些对你有用的,把其他的都抛诸脑后,这样也许离所谓的成功就不远了。
是什么妨碍我们获得成功?
文/邓纯雅
有些人会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常常是不清楚真正的关键,大量的信息、评估、讨论会一直困扰必须做出明确决定的我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就表示,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生活重心是什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什么,只要积极的寻找自我,不懈的勤奋努力,我们就能如愿踏上那条属于自己的金光大道。
但问题真的有那么简单吗?看看那红遍全球的《美国偶像》节目,每一个赛季都有数千名的选手争夺角逐奖杯,但幸运儿只有一个,而美国偶像举办这么七年,真正捧红的乐坛天后只有KellyClarkson一人,大多数人都是混了个脸熟之后迅速被观众遗忘。另一面,2008年年逾五旬的歌坛常青树麦当娜以《水果硬糖》专辑再战江湖却赢得了业界的真正好评。她在事后轻描淡写的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我的歌唱的一般般,我的舞跳的也不专业,我长得也不再怎么好看,所以我得弄点有意思的东西。”
就像可可·香奈儿只穿自己喜爱的衣服,麦当娜只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史蒂夫·乔布斯只爱捣弄自己觉得好看的电脑,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似乎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固执,更加坚守自己的阵地,在他们成功之余,他们还会对着大众不懈的讲到,“我们只不过是在做自己罢了!”是的,事实上,也许我们在偶像身上赋予了太多沉重的含义之后,我们看到的他们只是我们眼中的幻像,我们也许早已经忘记了他们身上最执着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特征。
潘石屹说得很绝妙,成功法则都是简单,往往没有追逐他们的人想的那么复杂。他说:“对于成功,我没有什么技巧可谈,苦练技巧是没用的,就像那些苦练武功的人,一招一式地比划,可是后来突然来一个人,一板砖就把他拍倒了。”他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要从修炼自身做起,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清晰的梦想有的时候往往是一厢情愿。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只是一种状态,不是一个明确的点,也不是一个为之努力的目标,我们要的更多的是幸福,而幸福正是我们在做一些真正有意思的事情。
薛涌在畅谈中国和美国教育的最大不同时,表示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学校是来玩的,你感兴趣什么,老师就鼓励你去尝试一下。中国孩子则不同,学校是用来考试的,必须要成绩达标,他们才觉得光荣。这样的不同教育体制下走出的孩子,无论在团队意识、实践能力、自我精神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从柯维的理念出发,值得修正的一个观念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否真的是和自我匹配呢?许知远在自己的新著《中国纪事》中说到,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往往为了一个热切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尽情的进行投机,结果总是不会太理想的。
就好比很多守在电视机旁观看超级女声的孩子们,他们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也可像自己的偶像一样,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能成为名人,可惜这种幻想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成为了安迪·霍尔口中十五分钟的名人之后就立马被打回原形了。一个真正的歌者可不是短信投票和盲目的激情和发狂的尖叫堆砌的,如果她并不真的可以从灵魂深处热爱音乐,如果不是她真的具有感人至深的嗓音,她是难以长期立足歌坛的。换个角度来说,对于商业来说,这个逻辑十分现实,曾经挽救吉列公司的CEO詹姆斯·基尔就把自己的工作形容成是“刀锋上的舞蹈”,他热爱吉列这个优秀的品牌,他为了重整这个品牌整整花了六年的时间,他改革了运营模式和财务纪律,他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将组织病变的毒瘤切除,他也像传教士一样重新建立起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激情。他是巴菲特最喜欢的CEO之一,他也是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CEO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他们有着自己的困境和痛苦需要面对,但正因为他们敢于面对,所以他们才能成为领导者。
对此,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在《德鲁克最后的忠告》一书中已经明确的表示到,为了赢得未来,企业必须要面对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与客户结成同盟;创新和放弃;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吸引和培养知识型员工;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德鲁克的睿智告诉我们,商业也如同社会变革一样,所谓的成功永远只是一种进行的状态,如果一个企业家不是时时在思考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和顾客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他的企业正走向停滞。企业家的工作不是天天商业会谈,晚晚高级酒会,周旋于名流精英,在高尔夫球赛场上争做英雄那么肤浅,他工作的价值往往在于对于企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力和对改变组织的积极执行力。这两点往往在课堂上学不到,模仿别人也做不好,根源还是在于自我体悟。就像中国企业界最近十分流行的老子思想一般,主张返璞归真,主张像个婴儿一样好奇,面对这个日趋纷纭复杂的世界,懂得常常回归原点来看待事物和自己。
因为在老子看来,有的时候,我们目前的习惯和心态其实已经影响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所谓无为而治,是绝对不能给自己一个固有的限制。彼得·德鲁克的得意门生,美国目前最著名的领导力培训大师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博士似乎并不是道家思想的粉丝,但他目前在美国企业界掀起的培训界的思想变革,其核心思想却着实和老子的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极少数能受邀与80多位全球顶尖企业执行官共事的菁英顾问,马希尔在他的奇妙著作《魔鬼管理学》中发出了自己质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CEO的任期有如昙花一现?为什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脱口秀女王”欧普拉能够长期利于不败之地?马歇尔认为,我们往往过于在乎如何获得成功的种种措施,却忘了也许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我们一直保有的习惯都有可能妨碍我们的成功。作为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就像高盛公司的首席学习官史蒂夫·科尔所形容的有一种深入人们内心的独特天赋,他懂得如何深入成功的背后,发掘出一些核心的发展需求,帮助人们获得更大的成就,而且他还能用一种言之有物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马歇尔认为,企业中的高管不计其数,这些形形色色的管理者为了更进一步而整日勤奋工作。他们都不乏智慧、技能甚至是超凡的能力,但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那座象牙塔的顶尖。原因何在呢,其实正是一些随处可见的小毛病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同时也给别人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他将这些他看到的、感受到的、调查和发现到的所谓准成功人士的20个坏习惯归纳如下:
1)求胜欲太强:为了成功而不分场合,不惜代价——不去考虑成功在什么时候是有意义的,什么时候没有意义,什么时候根本无关紧要。
2)太喜欢加分: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却不懂得鼓励下属。
3)太喜欢点评:喜欢评价别人,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他人。
4)总是发表破坏性评论:为了显示自己的睿智和聪明而对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嘲讽和尖酸刻薄的评论。
5)喜欢用“不”、“但是”或“可是”来开头:过度使用这些否定性修饰词,言外之意就是在告诉每个人,“我是对的,而你错了。”
6)告诉世界你有多聪明:让别人知道我们比对方想像的要聪明得多。
7)乱发脾气:用自己情绪上的波动去管理下属。
8)否定别人或故作高深:即使没有别人问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喜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反对意见。
9)隐瞒信息: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筹而拒绝与他人分享信息。
10)不懂得赞赏:不会赞扬和回报别人。
11)喜欢抢攻:最令人讨厌的高度自身贡献的方式。
12)喜欢找借口:让自己的不良行为先天化、持久化,从而让人们因此而容忍我们。
13)把一切归咎为过去:推卸自己的责任,把一切责任归咎于过去的人和事件,实际上是在怪罪自己以外的每个人。
14)偏袒下属:不愿意正视自己对他人的不公。
15)拒绝道歉:拒绝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正确认识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形象。
16)不懂得聆听:在所有不尊重同事的表现中,这是最消极、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方式。
17)不懂得感激:不懂得说“谢谢”,总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最缺乏礼貌的一种坏习惯。
18)惩罚报信人:对本想帮助我们的人给予不应有的攻击。
19)乱找替罪羊:一味地指责他人,但从不检讨自己。
20)过于强调自我:仅仅因为某些缺点出现在我们身上,便不遗余力地把这些缺点描绘成优点。
对照以上清单,我们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否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瓶颈呢?马歇尔像禅宗大师一样告诉我们,要深呼吸,身呼吸一下,了解自己的本质,像释迦牟尼说的那样,“只要带走那些对你有用的,把其他的都抛诸脑后,这样也许离所谓的成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