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与某跨国公司在中国培训机构负责人聊天,我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是:中外培训机构培训理念的最大差异是什么?答案是:让接受培训的人关注专家?还是关注内容?其实二者是有很大差异的。
中国式的培训:
注重聘请专家,更多的是关注专家的头衔,而忽视培训内容。在专家的授课过程中,讲述的是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判断结果,至于为什么?有无操作空间?风险性?几乎不涉及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专家愿意把自己的见解当成《毛主席语录》,让授训者牢记。课堂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理解。举例如下:
某人打了个喷嚏,该专家点评: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再加上最近南方雨水较多,而大量私家车的出现,又使大气变暖,使北京的空气温差变化较大,所以造成你身体上的不适应,才打了这个喷嚏(我看很多股评专家就是这种语气),此解读纯属“放屁”。那个人只不过是刚吃了点川菜,被辣得有点不适应,所以才……。在当今中国这种专家还是很受吹捧的。没有做过饭的人可以自称为烹饪大师,没有做过医生的人可以称为医学专家,而社会上自称为税务培训专家更是多如牛毛。
国外先进的培训:
其关注的是培训内容。对授课老师的关注体现在其专业、实战和互动的能力上,这种培训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善于思考的。该负责人说: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即有欢声笑语,同时还有激烈的争论。讲课的内容要有血有肉,老师分析的观点以及争论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越多越好,这其中没有谁对谁错。我们训练是学生的技能,让非专业人士听懂专业的课程,让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共同听懂一个事项或业务,并使其有所收获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收取的培训费是国内同行的10—15倍。
有人说,中国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失败的工程。在这个流水线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缺乏思维和创新能力。曾记得有一篇文章讲:国外的某培训机构老师现场观摩了中国某大学里的一堂课,课堂上学生们遵守纪律,没有窃窃私语,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得也都非常准确。下课后校方问“国外友人”感觉如何?答:既然学生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课呢?中国的培训课堂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员在课堂上讨论的人来担当,而税务培训的课堂更需要有这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