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寓言之空杯心态


开往广州的火车(三章)

京城前往羊城之旅,火车上无法入眠,记录一些零散的思绪。

 

一、超越自我,困境突围

 

人生五章 ¤ 西藏生死书

 

1.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有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一个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多的时间才爬出来。

 

3.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  我走上另一条街。

 

 

放下人生得失。

 

人生就是这样,摸爬滚打,屡败屡战,每一次的处境都不一样,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在做什么,直到最后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时机好,还来得及,时机不好,此生就是如此惨淡而不完美。

一切正常。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始终微笑迎接每一天的阳光。

坐上开往广州的列车,这是我来京四个年头第一次回我人生经历最多的除了故乡之外的城市,羊城一定不会依旧,当然我也在京城的四年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

一生要走很多路,遇见很多人,做很多事,听说或经历许多故事,这是我们存在人间的证明。在北京将近四年的岁月里,是北京这座城市的大气和包容让我决定继续在京延续我的生活。

 

不做怎么知道不能做?

 

人需要悟性,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门道,我只能说在某些方面去谈一谈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只希望个人所经历的一些事件和自己总结的经验能被更多人去解读,错误的见解有人指正,正确的想法能为共多的企业的商业行为带来好的结果。

营销是无时不在的,人的一生都在销售自己,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品德、以及自己的人生。边陈述,边做、边完美。

 

既来之,则安之。

 

从广州来北京,四年前的此时,恍如昨日,2004714日的那场雨后的彩虹一直是我深深的铭刻。那是在北京大学研究生宿舍(万柳公寓)的阳台上看到的我阔别多年的彩虹。

选择北京,我是正确的,北京是座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机会多竞争也激烈的城市。我喜欢北京古式的建筑,宽阔的长安街和雍和宫绵延的香气,还有潭柘寺和八大处的香火。

 

人生盛宴,活在当下。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那是过往的昨日,今天,我更重视活在当下。过一天,少一天,这个就是真实的此生。那天因为病疼去医院,和我一起活生生进去的病友的离去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这次汶川的灾难还有汹涌奔向我老家的洪水让我再次深感自己的渺小。

今年是多灾的一年,频繁且不间断的灾难考验着中国人民的心。灾难会让更多人懂得活着的珍贵,为死去的人默哀的同时,我们活着的人们应该去自省和思索。

 

那一天,我忘记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突然想到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人。我忽然发现,700多电话号码里,只有几人的号码我记得,MSNQQ里的人,我也记不得几个。一阵忽然失去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由想起自己的生活现状和自己的生活理想与人生目标。

我在获得一些的时候,我失去的更多。要反省,要自我批评。

 

孤独是可耻的。

 

本是婚龄的我,孑然独立。在京的这段感情和已经毅然离我而去的女人,让我明白我有很多的不足和短处,虽然情感真挚,但是构建得不坚固,不堪一击。我不曾责怪,也不想再去挽回。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期待。生活是这样的真实,自我的感觉总是独一无二,如果自己不觉得幸福,任何人都无能为力。希望她走好,至少遇见一个更加深爱和珍惜她的人。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始终不放弃,明白人生若要得,必须付此心。“爱出者爱返,福出者福回。”只有把爱、关心、尊重给予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

 

温承宇  《开往广州的火车》 1

 

2008/6/2

 

二、患得患失,难成大器。

 

靠团队取胜,不仅仅是自己。

 

对于职业和事业,走马灯的换工作已经不适合我这样的年纪。渴望创业并与价值观一致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开创新的人生和商业旅程,自己一直自命清高和眼高手低的毛病是应该好好的根治了。有朋友说我自恋,因为我总是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现在我清楚的明白太自我是不对的,要成就事业,一定是强大团队的胜利,而不是个人为中心的英雄主义的胜利。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有些,比钱更重要。

 

在《中国经营报》(1758期)新管理中对冯仑的报道让我受益匪浅。我最早是在《管理学》(彼得·德鲁克)的序言部分看到冯仑关于管理的理解,对他的一些论断非常认同且感受颇深。

这次,冯仑提出的“一个成功企业家钱以外的能力”是我非常认同的,我想,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除了钱之外拥有更多的企业家,钱到一定程度,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一个人和一个企业以及一种思想的价值,是永远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铭刻的。

作为一个穷的只剩下钱的老板(不能叫企业家)冯仑所提出的四点是很值得去思考的:1、将自己的姿态放低;2、价值观、理想和信念;3、毅力和耐心;4、正确判断未来。个人认为;谦卑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格,古语云:谦受益,满招损。生意做的大的人也都把“和”字放在头上。公正、诚信、和长远的利益诉求,是成者,把兴趣、专业、股东和事业真正放在第一位是胜者。完全赚钱为了享受,那是为人所不齿的。在奥里森《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中,陈述到一个人的人生应该始终坚持四点:坚韧、决断、自制、专业,其中,冯仑只讲到了毅力和耐心,其实,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朝正确的方向出发,一定有美好的明天。正确的判断未来就是要有犀利和准确的眼光,高度、精确、实干是必不可少的成功要素。

 

空杯心态。

 

刚好在西站茶餐厅的书店里看到了吴甘霖先生的《空杯心态》,以前也是一直听和讲要有空杯心态,从来没有系统和全面的去理解更深的空杯心态。

这些年经过的一些人和事,经历的一些企业,结交的一些朋友,起伏的那些情感,如果真做到了空杯心态,不会有那么多任性和自我。

有的时候,最在乎的就最应该放下。我一直在渴望提升自己的修为,但是总是纠葛于自我的欲望和个人的得失,不由得生出对自己的不满和对朋友及伙伴的愧疚。

全舍全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松开双手,我会拥有整个世界。抛下那些恋恋不舍的痛苦与荣誉,才能超越平凡的自我!

 

温承宇   《开往广州的火车》 2

 

2008/6/2

 

三、你不绑住自己,没人能绑住你。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就不会那样。

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只能与快乐无缘,

你得自己挥动告别痛苦的手。

 

荷兰阿姆斯特丹教堂一墙

 

禅宗公案A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黒指的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花瓶,前来献佛,以求幸福解脱之道。

佛对黒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右手拿的拿的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黒指对婆罗门说:

“我已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

“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在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此时婆罗门才了解佛陀让他放下的真正含义。

 

扪心自问:失去的感情,我放下了吗?心中积累的怨恨,我放下了吗?一些失去所得的遗憾,我放下了吗?一些自认为不公的事情耿耿于怀,我放下了吗?自认为不可替代的自我意识,我放下了吗?那孤独的恐慌和情欲的挣扎,我放下了吗……

不能将它们放下,我将永远是它们的奴隶。 

人生苦短,还有更多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君子不器

 

孔夫子漂游一生,劳苦一生,但七十二贤桃李满天下,《论语》一部传古今。如果看那惨淡一生,众人会觉得不公或者不值,事实并非如此,孔子是永远的孔子!

君子不器。不妄加揣测、不妄下断语、不固化去看事情、不将自己的个人认识及个人意志高高在上。

如果真有价值,何必非得要去由别人点头或者自我的物化呢?

想起最近一段时间对于个人价值的困惑,原来是自己走进一个自设的圈套了。

再好的观点,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会举手赞成,没有必要委曲求全。

君子不器,不囿于固化的思维和不知者的不解。

越丰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时刻告诫自己:做人要自信,绝不能自大。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总是渴望自由,要想到自由的前提是有限制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我生在一个群体的社会。而心灵,能够尽可能自由,那要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

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菜根谭。舍不得,只能诚惶诚恐,放不下,总是耿耿于怀。

火车已经开往广东境内,即将重返我离别四年的第二故乡。

拉开窗子,阳光扑面而来。

 

温承宇 

《开往广州的火车》 3

 

2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