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意义非凡


         2008年6月20日,是人民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的盛大节日。整整一个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总书记深入夜班编辑平台、国际部编辑平台、人民网工作平台、印刷厂车间,看望报社工作人员,同人民网的广大网友在线交流……(6月22日《人民日报》)

    我想,这不仅是人民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盛大节日;不仅是对人民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的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也是对全国新闻工作者的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

    记得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也说过,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便会产生物质的力量。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发言人”和表达人民意志的“代言人”的双重角色。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的今天,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了解党和政府有关国计民生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政府有关国计民生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需要向人民群众作及时的宣传和解释,即“上情下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群众在政策实施中的意见和愿望,党和政府也需要及时掌握,这就是所说的“下情上传”。如何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两者结合起来,做成双向互动的态势,使党的主张和群众的意愿有机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在这当中起一种桥梁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得好,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总书记利用一个上午时间考察人民日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让新闻工作者感到了一股无究无尽的力量,感受到无尚的光荣,更感受到责任的重大。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到不辱使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我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注重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做到在组织上听从党的指挥,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宣传口径上把好关、把好度,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二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反映各级党委和政府迫切要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又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现实性强、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要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上,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对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注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提炼、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以生动感人的现实题材教育、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无愧于我们伟大的党,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无愧于我们伟大的人民。

    新闻链接: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