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粮荒,也该警惕“存粮于田”


  《建设者》杂志经济时评专栏2008年5月号

  警惕粮荒,也该警惕“存粮于田”

  刘长杰/文

  全球闹粮荒,国人始忧粮。

  此时此刻,任何一种关乎耕地和粮食的观点,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中国不应再保护耕地”的旧论,近来再遭猛烈炮轰。

  事实上,茅先生的观点产生于此次粮荒之前,并针对中国房价高企背后的政府土地供应政策,是有感而发。近年来,茅老已数次阐述过类似的观点,而上述说法源于一年前他发表于经济观察报上的《要不要保护耕地》一文,并非新论。

  茅先生“不应再保护耕地”论的依据是:不论在我国、或者在全世界,粮食和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一样,是供过于求的,这个重大转变发生在最近的五十年中……因此,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粮食问题,也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保护耕地的问题。

  假设我们进口创纪录的3000万吨粮食,只不过花45亿美元,而我国2006年出口创汇9700亿美元。进口粮食只不过用掉出口创汇的半个百分点。茅先生进一步指出:又有人说万一人家粮食禁运怎么办。老实说,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即使有粮食吃,中国人民的日子也好不了了。

  时过境迁,我相信茅老今天应该有所改变,不会再坚持这样的简单逻辑。因为,今年以来,的确有太多的国家加入了“粮食禁运”的行列,这其中也包括中国;而且,这也不是因为我们或是别人“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是全球闹粮荒。

  中国地域宽广,从全局的角度看,农业生产几近十年九灾。如果我们自产的粮食没有足够的规模产能和安全储备,那无异于将13亿国人的饭碗交给外国人来保管。到那时,一旦全球粮食吃紧,就算我们银两再多,外国人再“胸怀中国”,又将如何?

  短视误国,远见兴邦。从忧患的意义上说,我支持中国的“严格保护耕地”政策。但是,我反对这个政策的另一个衍生论——存粮于田。

  时下,极为抢眼的“存粮于田”论,经由农业专家的摇旗鼓噪后,正被缺粮大省——广东的诸多农业生产者接纳并开始实施。

  所谓“存粮于田”,是相对于“存粮于仓”而提出来的,即在保证基本农田“红线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将更多的农田用于种粮。

  以中国最大的粮食调入大省——广东为例,近年来,该省每年粮食消费需求约为3400多万吨,而本省粮食生产总量仅为1500万吨左右,余下的2000万吨粮食缺口都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

  “广东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粮食危机,有可能有钱都买不到粮。”华南农业大学周建华副教授据此指出,与其存粮于库,不如存粮于田,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粮食的供应;只有这样,粮农才有可能在粮食的生产流通环节上赢得主动;也只有这样,面对国际粮价波动的现实,广东才能保证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可别小视周副教授这三个“只有这样”的排比句,身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抽调的农业政策专家,周学者的这种逻辑,因位高而言重,且已经影响到了广东省具体实施的农业政策。

  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调查显示,广东省现已采取了省、市、镇三级政府配套的补贴措施,用以提高该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取得了成效——“在东莞市麻涌镇记者见到,现在已经有一些农民将香蕉地改种成了稻田。”

  事实上,这种“存粮于田”的观念,在周专家们提出之前,已经借助市场之手,在很多北方农户中间蔓延。在内蒙古赤峰市,超过一半的农户,放弃了十几年来形成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而把自家近两成的土地拿出来改种粮食作物,用以抵御粮荒。“存粮于田”的粮食安全观,在暗示粮荒概念加剧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这种改变的大面积发生。

  在周专家和《经济半小时》看来,“存粮于田”不过是严格保护耕地政策的一个延伸措施而已,其目的是从生产环节上保证广东的粮食安全。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认识,也是一种违反现代经济学常识的小农观念,其与“保护耕地”政策虽然遥相呼应,却非异曲同工。

  因应危机而采取的任何一种矫枉过正的措施,都因其荒唐而应予警惕。

  “存粮于田”论者,是否忘记了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生产专业化、贸易增加福利这三大原理了?在“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的选择中,就连农民都知道广东的土地更适合植香蕉,而北大荒的土地更适合种稻谷;然而政府非要以粮食安全为借口,干预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

  试问,广东省的三级政府,如果能把每年补贴给当地种粮农户的430元钱,间接补贴给东北的稻农,何至于仅黑龙江一省今年积压的稻谷量就高达21亿公斤(210万吨)!

  我们脚下的土地,除了要提供生命安全(吃米饭)的需要,是否还应关乎生活质量(吃水果)的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这片热土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是输出粮食,而是热带果蔬、服装鞋帽、陶瓷电器、电子通讯产品……还有领先于内地的改革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大省、人均耕地面积小省、产粮小省的广东,这些年来贡献很大,很光荣。

  而多年以来,广东的大多数餐馆,米饭一直都是免费供应顾客的,收费不过是近一两年来的事情。从整个中国的粮食供应情况看,广东到底是闹粮荒,还是闹心慌,值得推敲。

  ***此为原文,发表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