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是企业品牌的软实力


中国人的文化是企业品牌的软实力

赤水河王万兵

“地球村”的时代,全球经济时代,企业产品与企业文化,在各种文化的碰撞日趋频繁的今天,中国所面对的现实;新的文化概念每天都在传入,旧的文化每天有人提起……

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严重分裂,这比由于战争等原因而被迫离开故土,成为政治难民更为可怕,从文化上被根除可能是人类命运更悲惨的事情。而文化认同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企业产品身份之一,如果我们的企业品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我们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将成为自己在商业王国的国土地上的文化难民。

古有“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在一个全球化经济商品大背景下,“经济国界”日渐被抹去。文化国界的企业品牌愈发显得重要。文化不仅是民族自立和存续的灵魂,企业文化在企业品牌本同样如此,同时也是决定一个社会能否运行的“软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状态,引领着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在本土文化的反思同时,一定不能让太多人先去归属感,沦为中国本土上的“香蕉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品牌有归属感。

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 资源,以及企业品牌地位,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品牌的“软实力”。

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不能珍视自己的文化,一旦在文化方面弱势或者傀儡,便会在经济,政治方面损失相当多的利益,企业文化更如此,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很不健康的企业,同时也生存不久,更谈不上创业的世界品牌,民营企业众信集团在企业文化方面有些地方可取,比如用“众交天下友,信从誉中来”。天下的人都是朋友啦,还愁民营信誉吗,也许众信人的企业就是这样做大做强的。

中国文化当前似乎要一次全面的改造,包装和推销。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便更多的中国人真正爱自己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骄傲,并主动保护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努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吸引更多的“粉丝”,唯有如此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建起来。而企业文化正是为中国文化互为补充,中国企业品牌铸造世界国际产品,文化产品是一种国际经济侵略。

首先要致力发现我们的文化价值,(包括企业文化的全球性);不要在表面上对中国文化洋洋自得充满自信,不遗余力地赞美,然而对其“可解释之处”往往又茫然。以己之昏昏,当然不可使人昭昭。建立这种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注定是虚妄的,建立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亦同如此。

其次,期待更多的国人确立客观理性文化心态,对中国文化思之、辩之、知之,好之并终而乐之,进而主动传播加以保护,不要轻易成为舶来文化的俘虏。

尽管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在文化资源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但文化资源并不等于生产力,很多中国的文化资源被国人利用,然后拿来赚中国人的钱。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电影在美国 取得了1.2亿美元的票房的成绩,迪斯尼制作《花木兰》彻底成为了具有美国英雄主义的巾帼英雄。

现代文化资源不等于生产力,而且,新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和产品对文化资源的依赖度不高。如今文化产业更多地依赖自身建起来的时尚文化和当代大众流行文化机制,以及全球化的市场及明星制度,经犯人制度和全球营销方式,这几点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中国五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这种文化资源怎么转化为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这方面还有很大距离。那我们的企业家把中国文化写进企业产品里,成为企业产品品牌的软实力。文化部有领导坦言;中国还没有能够吸引人的,占有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的文化产品,也许众信集团企业机构下的“四渡赤水”国际文化品牌,我们都在期待众信人的努力,我们昂首以待!

200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