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震预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中国地震局门户网
【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城级)作出预报。
我国通过对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方法,形成了“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目前的地震预报是综合预报,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电磁、重力、地壳形变、地下水动态等方面异常后作出的预报。
地震预报
新华网 (2003-07-25 17:08:31)
稿件来源:地震科技网
1.地震预报三要素
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合称地震预报三要素。一个完整的地震预报(主要指短临预报),必须包括三要素,同时包括对震害的预测。
2.地震预报分类
地震长期预报——指对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地震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地震短期预报——指对未来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震后地震趋势判定(震后地震趋势预报)——指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对受其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的分析结果,包括对震后不会再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无震预报,也包括对震后强余震或更大地震的预报。
专家:地震预报是复杂的社会工程
2008年05月13日 09:26:54 来源:环球时报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家吕斌介绍说,对于地震前的预报,在国外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涉及到危机管理的问题。地震预报什么时候报,报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细节容易引起恐慌,那将更糟糕。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伊娃·林德霍尔姆教授是一名研究危机管理的专家,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危机管理的角度讲,最有效的是事前预防与控制,但类似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有时又很难预测,所以事态发生时第一时间的迅速反应就成为关键,这可以防止一场自然危机转变为社会危机。
现在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
2006年07月05日 10:38:0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7月5日上午,中国国家地震局专家张晓东做客新华网就文安地震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介绍,地震预报这个问题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现在全世界都在攻克地震预报这个难题。我们目前只是对一些类型的地震,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作出一定的乃至成功的预报。 张晓东说,在地震面前,我们历史上也确实作出过成功预报,举个例子,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4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地震短临预报。但是我们有更多的地震,都没有作出成功的地震短临预报,现在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
地震预报的程序
稿源: 中国地震科普网 2005-11-24 13:24:11
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测目前正处于科学探索阶段,还很不成熟。而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的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很大,因此国家对预报权限作了严格规定。 要牢牢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只有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发布地震预报的权力,任何单位或个人,包括地震部门的研究单位或工作人员,都不允许向社会透露、散布有关地震预测的消息。 地震预测是科学家行为,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判断和理论研究,允许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提出不同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但这属于地震科学的研究探讨。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建立在科学家地震预测的建议基础上,并综合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影响,由政府正式发布,具有很强的社会约束性。
云南昭通市“隐瞒”地震预报 市长释疑决策内情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6-08-03 ) 来源:南方网0
“这次预测不能算成功”
“政府为什么不能公布这些地震震情?最主要的不是怕恐慌、求稳定,而是本身预测水平比较低。”皇甫岗说,虽然中国的地震预测水平已处世界领先,但成功率仍然很低。虽然国务院条例中有“临震预报”的规定,但“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做。到现在,中国也没有启动过这个临震预报程序”。
他举例说,即使短期预报,成功率一般也只有10%左右。地震预测“不可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做到精确,也不存在准确预报的概念”。
皇甫岗认为,这次的预测只是一次例行的科学预测,“这样的预测我们以前做过很多,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
至于震情预测,一般的理解只是对“较大的区域,一定的震级范围,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存在什么样的可能性”作出分析。这是一种宽泛而不精确的概念。时间可以长达10年,区域范围最高可达几万平方公里。
以此次盐津地震(盐津地震新闻)为例,震前预测中所说的“2006年底前”、“滇东北”、“永善-大关-彝良一带”等在时间、区域上也是比较模糊的,与一般人以为的“准确”相距甚远。
即使是成功率达到了20%,“也等于不能预报。5次有4次不准,那等于大多数不准。”皇甫岗说,“如果按这种水平发布,肯定会是灾难性的。”因此,预测结果根本无法转化为行政的具体操作程序上。
“能让大家知道的,都会让大家知道”
皇甫岗说,目前的地震预测,只是“内部的科学探索性质的分析,真正到社会上去运用,是不可能的”。
预测不准,但并非一无是处。“显然,它有它的好处。它会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
“我们就某个区域内的某种危险给政府汇报,建议政府有控制地向下面传达。各级政府就能有预前性的准备,采取相应的内部措施。”皇甫岗说。
这种措施,只是地震预案启动前的准备。罗应光市长说,以他们昭通市政府为例,灾前他们就已调拨了救灾物资,强化了地震预案。但更多的时候,预测分析只能给政府提高思想上的警惕。
“它只是科学家的一个内部行为,作为政府的参考。不可能到行政层面的具体操作程序上。”皇甫岗反复强调说。
皇甫岗说,这次发生的媒体事件,主要和网友对地震知识和信息的不了解有关。但他承认,媒体、网民对信息不公开的谴责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下一步我们会尽可能公开我们的消息。”皇甫岗说,他们刚开过网上宣传工作会议,以后所有的东西都通过网上发布,“我们要把它做深,不断更新。能让大家知道的,都会让大家知道。”
信息公开也许的确有利灾区的社会稳定。李疆县长说,盐津地震后,当地老百姓恐慌的很多,各种谣言四起。最后,她专门安排了副县长杨明书发表电视讲话,“利用专家的话,针对各种传说,进行辟谣。”
被公开的专家意见是,此次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震源浅,震源深度仅9公里,震中距盐津县城仅14公里,范围达860平方公里。此后最大的余震,不会超过3到4级。
一夜过后,谣言消失无影。
南宁地震局“毒蛇地震预报员”提前感知四川地震
( 2008-05-14 07:46:25) 稿件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14日电(记者王志伟)“我们人工地震观测点的蛇近期急躁不安,不进食,有部分发生碰撞受轻伤。5月12日,在地震发生后的短短10分钟内,南宁地震局就将观测数据和最新分析资料上报。”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告诉记者,根据经验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附近有重大震情发生,二是本地会发生小型地震。
记者从南宁市地震局了解到,在这次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之前的4到5天,南宁市地震局设在蛇场的人工观测点,发现蛇群表现异常,急躁不安,不进食,有轻微的碰撞。2005年,南宁地震局在中国作了一个预报技术创新,就是采用毒蛇做预报员。南宁市地震局在市郊选择了7个养蛇场作为人工观测点,这些毒蛇全部是农户养殖的,有12000多条。
利用蛇等动物的异常反应预测地震,在《中国地震史》中有所记载。地震前,狗和兔多表现为狂吠、扒地、乱咬,猪羊和大牲畜拒不进圈。目前,全世界物理仪器如水文、气压仪器都只能在地震发生后记录,在地震发生前检测不到异常情况.据介绍,毒蛇对地震波的敏感度相比其他动物更高,可以提前5-6天预报。感知地震时,毒蛇反常迹象明显,会撞墙,撞得血淋淋甚至撞死,易观察。
南宁地震局养的是眼镜蛇,因为这种蛇只在地面地下活动,不会上树,不影响预报。蒋维松说,蛇场安放昼夜工作的摄像头,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震局值班室,便于观察和决策分析。其他动物只是在临震前短时间有反应,夜间居民不易观察到。
眼镜蛇目前已经成功预报了广西平果、天峨两次4.6级地震。这些特殊的“地震预报员”,在当年平果县地震(震级4.4级)发生的前几天,就表现出了典型征兆:吴圩蛇场的蛇群异常暴躁,到处乱撞,撞死23条,撞伤100多条;在去年天峨县发生地震(震级4.0级)的一周内,蛇场观测点全部出现异常现象;上林县100多条蛇冲破笼子在房子里到处乱爬,吴圩蛇场的蛇群也撞笼撞墙。
蒋维松告诉记者,蛇类只能对4到5天后的地震作出反应,但不能明确告知是哪个方向什么距离有震源,也就是说预报积累的历史资料不够,这就不能让统计回归研究深入,目前得到的结论也难以上升到预报规律层面。“目前南宁地震局正积极和地震监测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联系,计划将毒蛇装入仪器中,设计先进的毒蛇预测地震设备。如果研制成功,通过对毒蛇的观测,可以预知更加准确的地震数据。”蒋维松说。(完)
在日本感受地震预报
2008年05月17日 10:59:57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日本的地震预报水平应该称得上是世界领先的。《青年参考》报记者略为统计了一下,在过去一个月里(即4月13日到5月14日),日本气象部门共发布了152次地震预报,其预报内容非常详细,预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经纬度、震度、震源深度等都进行预报。
在日本看电视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不管是新闻时段还是电视剧或者广告时段,会突然在电视画面中打出这样的字幕:某地地震险情预报(或者海啸、暴风雨险情预报等)。但经常的情况是,过一会儿,电视屏幕上又会打出字幕:刚刚预报的某某地震(或者海啸、暴风雨)警报解除。但是,因为生长在地震频发国家,即便有关地震预报的内容并不准确,人们也丝毫没有埋怨的意思。因为大家明白,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地震预报仍然不能达到准确。
在日本,最近一次受灾严重的大地震,是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那是继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受灾最严重的一次。那次地震灾害,共有6434人死亡,轻重伤者43792人。
自关东大地震发生后,政府部门全力投入到抢救受伤人员及灾后重建工作中。随后,一些机关及专家投入到对引发地震的原因,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板块游移、火山活动等情况的研究之中,尤其是对建筑施工方式、建筑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受害程度。
对于这次中国四川的地震,日本电视台播出相关消息时,还请了相关地震专家进行现场分析,在他们出示的地震发生后的对比画面中,阪神大地震后,其楼房基本都是整体倾斜,而四川省发生地震后,楼房基本都是倾塌而下。所以,日本专家分析,四川省一些楼房的结构或建材与日本不同。(特约记者 谢德良 发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