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难题
2008年05月13日 16:34: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于13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等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的问题时指出,三种原因决定了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请问张宏卫先生,这么大级别的地震,是否事先可以得到预警?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张晓东]大家都知道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为什么它是世界难题呢?它由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因此我说上面三种原因决定,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
地震预报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不存在因奥运会召开而瞒报
2008年05月14日 18:34:32 来源:新华网
2008年5月14日17时30分,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问,就四川汶川地震相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民 地球人的家园] 网上传闻地震前有很多征兆,比如动物异动等。请问专家如何看待这样的征兆?这些征兆是否一定能和地震相关联?对这类征兆信息,地震专家是否有相关的收集分析机制?另外也有人说,在地震发生前有专家分析过这种动物异动是因为环境好的原因,有这样的事情吗?
2008年5月14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问,就四川汶川地震相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中国政府网 郭毅摄)
[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张国民] 地震以前有出现动物习性的异常,在以前地震历史上都有记载。但是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很多的,地震是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比如蟾蜍出来很多,这种情况除了跟地震有关以外,跟气候因素、天气条件都有关,所以这种情况跟地震有没有联系,或者说跟地震发生有没有密切关系,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修济刚] 地震发生之前会有很多动物的异常,但是反过来说,我们看到动物异常,比如看到蟾蜍过街,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很难判断这是什么,有多种可能性。现在看来,这个事情还没有听到更多的说法。
[张晓东] 从古到今的记载,大部分大地震之前也有动物异常的记载,有些专家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动物出现异常以后,跟地震的关系非常复杂,只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判断这些动物异常是自己有病了、是环境变化了,还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变化,还是这种变化跟地震直接有关系,这些问题都还在研究。
[主持人] 有网友说,此次地震据说事先有预报,但因为要召开奥运会而瞒报,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张国民]地震预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问题,应该按照科学的事实来判定,不应该按照某种意志来取向和转移。地震预报是非常严格的科学检验,如果因为某些事情就不让报,地震一样会来,同样会造成损失,这是更大的事情。因此,地震预报问题不是说因为某种需要去报告地震或者不报告地震,而是要根据科学依据来决定。从我自己了解而言,不存在因为奥运会要召开,我们有情况也不让报地震,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修济刚]对地震,很多人有兴趣,每次地震以后都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社会上有一些爱好者,也有一些是专家、科学家,他自己用某种方法常年做一些工作。但是这个意见应该报给有关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工作部门有一套工作程序,会研究他的意见、分析他的意见,根据综合的判定得出一个结论。可能有些个人最后认为他是有道理的,很坚持,只是根据他自己一些单向提法,专家集体很难作出这种判断。比如有的意见可以说的尺度很大,时间很长,范围很广,这种意见可能对长期的判断有参考价值,但是真正有减灾效果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是无法参考这种意见的,因为政府作出这种决策是需要一个明确的意见,而且我们对明确的意见,预报有工作的程序和发布规定。刚才张教授说,我们不存在瞒报的问题。
[张晓东]您说的这个事情我们都注意到了,情况正在调查和进一步核实中。地震预报有一套地震预报发布规定,地震预报意见要经过评审之后进行发布,有一道程序,其实在这之前都是专家研究的意见,不是预测的意见。专家研究的意见有很多,包括国内外都有很多专家研究,它不是一种地震预报的意见,所以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专家表示: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2008年05月14日 23:50:57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隋笑飞)针对汶川地震预报的问题,记者14日采访了中国地震局有关人士。他们表示,每次地震发生前,现象都非常复杂,因此地震预报至今仍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不存在为奥运而瞒报现象
针对“地震前有人预知震情,但地震局考虑到北京奥运而未报”的传言,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给予了坚决否认,“这种推测是没有道理的。”他表示地震预报至今仍是世界难题。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地震预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问题,如因某些事情而不报,地震却一样会来,同样会造成损失。因此,预报或者不预报地震都要根据科学依据来决定。他表示,因为要召开奥运会就不报地震是不可能的。
目前尚无法判断动物行为异常与地震发生有必然联系
针对有人提到地震前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现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介绍说,不正常的现象跟地震的关系,正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个关系研究清楚了,地震研究就又上了一个台阶。但目前这个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每次地震发生前,现象都非常复杂。以前某次地震所确定下来的指标,在另一段时间、另一个地方可能又完全改变了。因此地震预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张国民说,地震前出现动物习性异常,这在地震史上也有记载。但是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地震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比如蟾蜍大量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跟地震有关外,也跟气候因素、天气条件有关,所以这种情况到底是否跟地震有直接联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成功预报地震仍需几代人努力
张晓东说,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它的难主要在于3个方面: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目前的钻探能力还难以达到地震发生的深度,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地震孕育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育过程;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虽然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同一个地区来说,地震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很长的,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样本统计,足够样本的获取,需要很长时间,也许一两代人终其有生之年都难以完成。
张国民表示,目前只能说,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我们有可能对某种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要成功预报地震,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专家分析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2008-5-17 23:45:18
简要内容:针对“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前有人预知震情,但地震局考虑到北京奥运而未报”的传言,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给予了坚决否认。对于网上有人提到地震前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现象,张晓东介绍说,不正常的现象跟地震的关系,正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17日电:针对“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前有人预知震情,但地震局考虑到北京奥运而未报”的传言,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给予了坚决否认。“这种推测是没有道理的。”他同时表示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研究员从专业的角度,详细解释了地震预报的难点所在: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目前的钻探能力还难以达到地震发生的深度,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育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育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虽然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同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样本的统计。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一两代人的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对于网上有人提到地震前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现象,张晓东介绍说,不正常的现象跟地震的关系,正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个关系研究清楚了,地震研究就又上了一个台阶。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个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每次地震发生,现象都非常复杂。这次确定的指标,在另一段时间、另一个地方、可能又完全改变了。因此,地震预报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世界难题。
据了解,在对地震的科学研究逐步深入的同时,近20年来,我国地震部门也在20多次地震之前有所察觉,有一些地震也取得了减灾实效,但这个比例仍然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