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山西新兴支柱产业的脊梁(下)


山西新兴支柱产业的脊梁(下)
文 / 费建法   2006-6-23 发表
 
特色文化:山西新兴支柱产业的脊梁(下)
山西是晋商的故里,也是中国最早的重要商业活动----盐业贩运的发源地。特别是晋商创设的票号汇通天下,经营活动远达欧亚各地,在明清两朝活跃了五百余年,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鼻祖。
晋商经营的成功,如今已经演绎成一种文化;而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展示,无疑已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将日益展现出永恒的魅力。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旅游当之无愧是物质文化最好的、原汁原味的展示方式。
      山西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主要分为古建文化、自然风光、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和科技旅游资源五大类。而“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的山西旅游形象口号,则充分突出了山西的旅游文化特色。
      山西宋代以前的地面木结构建筑,占到全国总量的七成以上,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号称“民间小故宫”的王家大院、被影视剧导演格外青睐的乔家大院,还有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以及孔祥熙宅院等,形成了以晋商文化为核心的大院文化;还有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罕见的辽金时期木构建筑镇国寺;大同的各色古建和运城的解州关帝庙……都是建筑瑰宝。
     山西境内名山大川、洞石雄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森林草甸、珍稀生物应有尽有,得天独厚。全省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著名的太行山峡谷、管涔山森林、天池、万年冰洞、绵山、壶口瀑布、北岳恒山、盐湖死海、大同火山群等都是旅游人士休闲养生、陶冶性情、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好去处。而古今中外诸多旅行家、地理学家、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著名诗赋华章,或叙景,或抒怀,让山西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怡然生辉。
     作为革命老区的山西,遍布全省的中国革命历史遗迹,为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最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有110多处。其中八路军总部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百团大战指挥部和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旧址、红军东征纪念馆、白求恩模范医院旧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国民师范旧址、徐向前元帅故居等39处对外开放的景点,已被编制进旅游线路。在红色旅游年,央视拍摄、播出的几部大片《名将左权》、《八路军》、《亮剑》、《白求恩》、《吕梁英雄传》,其历史故事发生地均在山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山西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以能源大省、农业大省而闻名的山西,还独辟蹊径,深挖特色,把工农业生产也开发出了旅游价值。晋华宫煤矿探秘游,太原王家峰梨园,杏花村酒文化旅游基地,陈醋文化旅游基地就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大批游客。
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的最佳方式,莫过于举办文化节。
对“美食家”来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看山西”不再是“耳福”,在太原国际面食节上,以刀削面为代表的山西面食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演绎的品种已达280种,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名扬海外山西面食,还可以痛杏花汾酒、浅酌山西陈醋,吃着运城的苹果,欣赏前来赶市的世界各地美味。
     从2001年开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五年来,使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城与现代摄影艺术结合,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仅200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就吸引了近百家新闻媒体的300余名记者采访报道,有来自19个国家的摄影家参加大展,观展人数达12.4万人次,其中外宾达4484人次。2005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平遥的国际知名度也节节攀升。
与此同时,山西举办的大同云冈国际旅游节、五台山国际佛教文化艺术节、晋中晋商文化节、运城关公国际旅游节等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正在向品牌化迈进。
据统计,2004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83.36亿元,占当年GDP(3571.4亿元)的比重为2.33%,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36.41%。而且民营和私营资本在整个文化产业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除各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中有相当部分的民营资本、个体资本外,从经营主体的角度而言,仅个体经营户达4万2千个以上,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8.9%,创造的增加值占47.74%。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在全省文化产业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其增加值分别达到12亿和11亿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已初步显现。
      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清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山西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建设山西的强势文化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带动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努力推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逐步形成我省的强势文化产业。
山西文化——一个比山西煤炭更富有、更有价值的“金矿”。当政府把“文化旅游业” 定位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就依稀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山西:不再是黄土、黑煤,而是百花满园的文化新经济:介休市三佳焦化集团公司斥资6亿元独家开发的绵山风景旅游区,已成为山西排名前五位的重要旅游地;民营企业美特好连锁超市投资兴建的星美美特好五星级影院由于其设施先进,经营理念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我省文化娱乐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铁的事实,让我们看到了山西日益坚挺的文化经济的脊梁。这就是山西在中部崛起的最有后劲的力量。
                               本报记者   费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