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胜选是两岸关系的机遇
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
台
湾反对党国民党在3月22日的总统大选中高票胜选,提升了人们对于台海将迎来一个崭新稳定时期的希望。自从鼓吹“法理台独”的民进党于2000年5月上台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就不断加剧,而政治对话被中断。尽管现任总统陈水扁的一些行动可能引发与北京的摊牌,并引来华盛顿的申斥,但他一直在推行一项颇具争议的政策——巩固台湾鲜明的国民认同,及其与中国大陆的分治状态。
既然台湾选民坚决拒绝了陈水扁的政策,并赋予当选总统马英九强大民意授权,去修补与华盛顿的关系,并尝试与北京达成新的妥协,我们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是,指望新一届台湾政府独力重修与北京的关系是不现实的。在前一段时间,民进党的一些政治伎俩,例如举行具有象征意义的入联公投(表决是否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使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如今,只有中国大陆做出必要的让步,才能重启两岸政治对话,并维持台海稳定。
马英九的获胜,很大程度上是台湾选民希望能够得益于中国大陆的繁荣市场,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对他提出的“共同市场”建议做出迅速回应。首先,可以开通直接航班,并允许大批大陆观光客组团赴台。当然,海峡两岸没有直航,责任出在民进党政府的政策上。但在开通直航所涉及的一些复杂的技术及法律问题上(触及敏感的主权及国家安全问题),中国大陆方面的灵活性将可加速其谈判过程。
中国大陆还需要削减其部署在台湾对岸的军力。过去10年来,北京一直在发展一个有效的军事选择,以备台海不测。尽管部署潜艇、战斗机、水面舰艇以及大约1000枚弹道导弹强化了中国的军力,这也引发了华盛顿与台湾的激烈反应——华盛顿担心中国可能试图以武力攻台;而台湾公众将导弹看成是恐吓工具。的确,马英九已提出,作为恢复谈判的先决条件,大陆应撤走这些导弹。对于大陆方面而言,一个明智之举就是立刻(但可以分阶段)从沿海地区撤走这些导弹。中国大陆还可以取消在台湾海峡的年度军事演习,以突显其对于政治对话的承诺。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可以放弃反对台湾以观察员名义加入世界卫生大会(WHA),以此向马英九政府表达善意及灵活性——这将给予台湾宝贵的国际空间,而又不在根本上危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主权主张。(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现为WHA的正式成员。)对于仅有的几个与台湾建交的国家,北京还必须停止以经济援助诱惑它们转而承认中国大陆。在国民党重新掌权的情况下,北京不能走错棋,以免疏远台湾公众,削弱马英九的和解政策。
恢复1999年中断的政治谈判,这些让步本身就算不是起码的措施,也只是初步的准备工作。从政治上而言,上述让步也是可行的。国民党选举胜利已经证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对台政策是正确的,即注重与国民党的接触,并提供经济激励。胡锦涛现在拥有政治资本去说服其同僚,支持一项更为高瞻远瞩的策略,从根本上改变台海两岸之间的政治格局。
对于胡锦涛及中国大陆而言,收获将是巨大的,甚至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在中期,两岸可能迎来长达8年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期。这段时期建立的善意及互相的经济依赖,应该会加大台湾问题获得最终解决的可能性。简而言之,马英九的胜利,是中国不容错过的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