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化困局解读
一些明显的事实展示着高等教育的问题。相对于在奥林匹克竞赛中一支独秀的中学生,高校毕业生的表现可就差多了。尽管我们拿奖牌的中小学教育的确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并且缺乏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方式的确是日后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源起,但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成绩与问题同在的事实,高等教育则让我们连上述差强人意的感觉都找不到。并且,中国高等教育层次越高,问题也越大,从而距离世界水平也越远。许多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到了博士毕业,基本上也就是国外稍好一些大学的大三学生水平。我们有好多教授、“博导”,连人家讲师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也看不懂,你还能指望他们指导出什么高徒、写出什么名著、搞出什么“科研”吗?从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尽管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排名第六,但若按引用次数则排在110名之后。①我国高校科研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然,形成目前高等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历史原因、经济发展阶段等等。(待续)
注释:
①据美国汤姆逊科技信息集团的产品“基本科学指标”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1月到2007年8月31日的10年8个月中,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所有领域的科学论文总数已达471890篇,在所统计的14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六,仅次于美国(2864275篇)、英国(805666篇)、日本(777992篇)、德国(738067篇)、法国(529636篇),超过了加拿大(393143篇)、意大利(371205篇)、俄罗斯(275945篇)和印度(215847篇)。但尽管我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在逐年增多,被他人引用的次数却普遍较低。若按全部学科论文的每篇平均引用次数来排名,则排在所统计的1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名之后(祝汉民:从论文引用率看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力,《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0日第6版)。实际上,能在国际上发表的科学论文,那在国内都属于相当不错的文章。象国内许多所谓学术期刊给版面费就发表的文章,简直就没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