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分析


  2004年,中国共有属于文化产业的单位34.6万个(其中法人单位31.8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其中个体从业人员89万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中国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8%。文化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属于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共有资产1.83万亿元,个体经营户共有固定资产235亿元;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其中个体经营户收入426亿元。

  2005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结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利润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2005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较2004年增长幅度更大,2005年全年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总量在830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在4150亿元左右。2005年,中国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260部,连续第3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其中只有90多部在主流院线上映过,而观众真正能在主流电影院看到的只有30多部。同年,中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为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海外票房超过16.5亿元人民币,电视播映市场11.5亿元,电影综合收入共达48亿元。2005年,国产影片共在国外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举办了27次电影展;共选送263部次国产影片参加了101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18部影片在24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32个奖项。2005年,中国国产动画实际生产数已突破4万分钟,超过1993年~2002年中国国产动画片产量之和。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和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69%和78%,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收入情况看,东部地区的营业收入占全部的82%,而中西部仅占18%;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从对GDP的贡献看,东部地区实现的增加值占2.56%,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8%和1.35%。

  “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一、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其增速将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将会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给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巨大。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成为发展趋势,各个文化行业将会出现非均衡增长的局面。三、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将逐步形成。

  本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分类,其次分析了国际、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再次对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影视业、音像业、出版业、旅游业、动漫业等细分行业进行了详细分析,再次分析了中国国内文化产业的竞争格局、国内重点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和重点文化产业企业的运营状况,最后透彻的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文化产业的投资特点及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您若想对文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文化产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