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后汉三国中智计超卓之辈,一生中虽不敢说算无遗策,也称得起足智多谋,且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广揽人才,使得麾下谋士如云,武将如林。象郭嘉、荀文若、荀攸、程昱、刘晔、满宠、吕虔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士;武将如典韦、许诸、徐晃、张僚、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都是忠勇双全,曹操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掌握了北方大半个中国,实力基本相当于刘备、孙权之和。可叹的是,人是最难琢磨的动物,多少伟大的领袖人物,也难免在用人上有不当之处,以至于抱憾终生,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无须本人赘言。曹操当然也不能例外,在用人问题上可以说十有九中,比例可谓不小,只是错信了一个言过其实的蒋干,就差一点使他一蹶不振,就是这样,也使他百万大军毁于一旦,用人不当,真的是太危险了。
郭嘉是曹操众谋士之首,年轻有为,曹的许多高明计策多出自郭嘉之口,特别是郭嘉病危时仍为曹操遗计定辽东,足见其与众不同的见解。曹操打败袁绍后,袁绍之子袁熙、袁尚奔入大漠,投奔乌恒蹋顿可汗。曹操部下众将都怕远征乌恒被刘表和投奔刘表的刘备抄了后路,劝曹操立即回师。独郭嘉深知刘表守户之犬的性格,不足为虑;也分析出蹋顿自持其边远,必不防备,可一鼓成擒,一旦回师,深受袁氏恩惠的蹋顿必与二袁结合,被他们养成气候就难以铲除了。果如郭嘉所言,曹操轻兵急进,一举灭了蹋顿。二袁转投辽东公孙康,此时郭嘉养病未在军中,只是来书建议曹操不要攻击公孙康,按兵不动即可收效。信中分析,如急攻公孙康,必将逼其与二袁联手对抗,一来地形不熟,二来粮草有限,不易得手;如按兵不动,则公孙康与二袁必不能相容,静观其变,可坐收渔之利。曹操深信其言。果不其然,不久公孙康把二袁的人头送到曹操军前,兵不血刃平定了辽东。奈何于三十八岁英年早逝,使曹操如折一臂,难怪赤壁大败后,曹操痛哭郭嘉道:哀哉奉孝(郭嘉字奉孝),如奉孝在,断不致使我有此一失。众谋士皆汗颜。
反观蒋干,言过其实,志大才疏,牛皮吹得呼呼响,没有半点真才实学,正如诸葛亮批判的那种腐儒:坐谈立议,无人能及;通权达变,百无一能。按说以曹操的英明应能看出此人能力大小,还是那句话,人是最难琢磨的动物。也是曹操当局者迷,相信蒋干是个人物,放心地派他到江东游说。其实他哪里是周瑜的对手,被周瑜象戏耍玩童一样牵着鼻子走,还故意让他偷走一封反间信,使得曹操在一怒之下杀了本不信任的荆州降将蔡冒、张允。这两个势利小人确实该杀,但杀的不是时候。此时曹营中无人熟悉水战,杀了唯一精通水战的蔡冒、张允,只好用不懂水战的于禁、毛玠任水军都督,赤壁之战,未战曹军已失去先手。按理曹操决不会再信任蒋干,但曹操此时鬼迷心窍的,在蒋干的忽悠下,又派其到江东活动,正中周瑜下怀。周瑜正愁没法实现火攻计谋,蒋干又一次送上门来,难怪周瑜高兴地说: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真让周瑜说对了,这一次蒋干带回来一个大牌奸细庞统,献上连环计,让曹操把船用铁索通通钉死。至此,周瑜火攻计划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一把火烧得曹操百万大军全军覆没,连曹操也差一点命丧江东,蒋干再也没有了下落。
曹操得一郭嘉,使其屡战屡胜;遇一蒋干,几乎一命呜呼,可见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以上实例进一步说明了用人的重要性,一切事务,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