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他以直言敢谏闻名于世,是封建社会正直官员的典范。
作为名臣,魏征的一生也并非白璧无瑕,最让人议论之处,是他曾经的六次跳槽经历。
由于父亲早逝,魏征早年生活清贫,曾出家当过道士。隋武阳郡丞元宝藏造反后,把魏征请出道观,让他參加了起义军,担任文書。元宝藏給造反领袖李密的信件,大多由魏征起草,因此元宝藏归降李密后,魏征也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一年之后,魏征隨兵败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
归降唐高祖李渊后,魏征自请安扶河北,获准后,去河南浚县劝說徐世积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浚县,魏征被俘,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后来窦建德兵败,魏征二进长安,入太子李建成门下,任太子洗马。玄武门兵变后,最终跟了第六个主人李世民。
不断地归降,是魏征早期政治生涯的突出特征。“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征的頻繁跳槽不仅在古代名臣中罕见,在奸臣队伍里也不易找到。魏征跳槽的特点是,无一例外属于被動跳槽,原“单位”破产被兼并,他就归顺新的主人。这样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最后到了最强的主人李世民手下。魏征跳槽的特點之二是在每任领导手下都尽心竭力:在窦建德手下献屯田垦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多次劝說李建成先下手为強,杀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更是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成为群臣的楷模。
魏征这样的做法,难免被高尚人士讥讽,李渊、李世民都曾经当众发表过鄙视他的言议,大意是说他“有奶便是娘”。对此魏征也作了自我辩护,比如他为自己劝窦建德献計屯田一事就做了很好的解释:“民为国家之本,大唐天下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垦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愛惜民生而受萬民敬仰,即便夏王军队因此受益,但直正受益的是黎民苍生。所以,臣以为,不是臣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为百姓做事。”
照魏征的意思,他的跳槽,原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尽忠的不是君,而是民众。
魏征另一个醒目的特點是“直”。中国古代的名臣劝谏君王,总是把一个简单的建议用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办法使君王领悟,上朝议事像打哑谜一样。魏征的谏议却不是这样,他总是直来直去,表达清楚、准确,但也会让李世民十分脑火。
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吊唁,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悼词虽短,卻成为了历史名言。
作为名臣,魏征的一生也并非白璧无瑕,最让人议论之处,是他曾经的六次跳槽经历。
由于父亲早逝,魏征早年生活清贫,曾出家当过道士。隋武阳郡丞元宝藏造反后,把魏征请出道观,让他參加了起义军,担任文書。元宝藏給造反领袖李密的信件,大多由魏征起草,因此元宝藏归降李密后,魏征也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一年之后,魏征隨兵败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
归降唐高祖李渊后,魏征自请安扶河北,获准后,去河南浚县劝說徐世积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浚县,魏征被俘,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后来窦建德兵败,魏征二进长安,入太子李建成门下,任太子洗马。玄武门兵变后,最终跟了第六个主人李世民。
不断地归降,是魏征早期政治生涯的突出特征。“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征的頻繁跳槽不仅在古代名臣中罕见,在奸臣队伍里也不易找到。魏征跳槽的特点是,无一例外属于被動跳槽,原“单位”破产被兼并,他就归顺新的主人。这样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最后到了最强的主人李世民手下。魏征跳槽的特點之二是在每任领导手下都尽心竭力:在窦建德手下献屯田垦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多次劝說李建成先下手为強,杀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更是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成为群臣的楷模。
魏征这样的做法,难免被高尚人士讥讽,李渊、李世民都曾经当众发表过鄙视他的言议,大意是说他“有奶便是娘”。对此魏征也作了自我辩护,比如他为自己劝窦建德献計屯田一事就做了很好的解释:“民为国家之本,大唐天下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垦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愛惜民生而受萬民敬仰,即便夏王军队因此受益,但直正受益的是黎民苍生。所以,臣以为,不是臣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为百姓做事。”
照魏征的意思,他的跳槽,原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尽忠的不是君,而是民众。
魏征另一个醒目的特點是“直”。中国古代的名臣劝谏君王,总是把一个简单的建议用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办法使君王领悟,上朝议事像打哑谜一样。魏征的谏议却不是这样,他总是直来直去,表达清楚、准确,但也会让李世民十分脑火。
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吊唁,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悼词虽短,卻成为了历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