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是文革时代政府给全国人民树立的三个大样板。对于学生们来说,平时这些口号只在政治课上学习理解,却没有什么具体的机会实践,到了每年支援农村“双抢”的时候,就有了实践的机会。据说大寨的农民每天干完农活之后能记多少工分,不是根据当天做了多少,而是要根据当天干农活的态度或政治表现来评议工分。不管你今天实际付出了多少劳动,完成了多少农活,都不能决定你今天可以得多少工分,必须通过大家的评议,才能决定你今天可以得到多少工分。这些工分的多少,将直接决定每个农民的收入高低。
文革时代强调革命第一,学生的学习是最不重要的,每年都要停两次课集体去农村支援“双抢”。“双抢”是“抢收、抢种”的意思,每年在麦子和稻子成熟的季节,学校都会停课两个星期左右,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下乡去义务支援农民收割庄稼、干农活。初中部的学生一般是每天早出晚归,每天早晨学生自带中午的盒饭,到学校集合,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唱着革命歌曲,浩浩荡荡从学校步行一两个小时去近郊的人民公社帮忙农民干农活。高中部的学生,就要自带半个月的伙食费,带上铺盖,到学校集合,然后集体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距离城市较远的人民公社,住在农民家里,每天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连续干半个月的农活,然后再回城。
学生去农村支农是没有工分的,非常受农民欢迎,许多人民公社一到农忙季节,就会纷纷主动来学校联系学生去他们那里支农。在人民公社的年代里,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学生义务支农,是帮助人民公社这个大集体,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也就等同于帮助了国家,是不能要工钱的。不过,许多人民公社为了争取到学生去支农,通常会向学生和老师主动提供一些物质鼓励,比如说会用新收割的麦子磨成面粉然后蒸出馒头来给学生老师尝尝鲜,有些富裕的村子,还会在农忙结束的那一天杀一头猪犒劳一下所有的学生和老师。
学校放假去支农,是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学校也不忘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在文革时代,不管干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形式,所以学生们在干了一天农活之后,每天也必须像大寨大队的农民们那样,对全体学生当天的工作表现做出评议,然后记录在案。当然这个评议结果不是为了领取工分,而是为了在支农结束后,评选出支农积极分子。
(未完待续)
200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