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专栏作者的活跃度


     价值中国专栏作者王思彤先生在文章《用长尾理论给价值中国网号脉》中,非常认真地质疑了价值中国网注册作者的虚实,并建议采用瘦身革命、强身运动和奖励风暴挤去泡沫,促进网站更加健康的发展。有如此认同并维护价值中国网的专栏作者群,该网甚幸!

    价值中国网走过了数年拓荒的寂寞路程,一朝崛起难免泥沙俱下,更何况与网站一同成长的专栏作者们也有一个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此起彼伏的呐喊与沉寂也就不奇怪了。虽然3000强第一阶段过于宽泛,但已经成为过去一页(以后总结改进),目前产生的1000强正在冲刺500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提高全部专栏作者(包括新近注册的作者)的活跃度,最大限度地激活现有存量,并引入新的增量。

     毫无疑问,进入1000强专栏作者的影响力开始逐渐显现了,发表的作品数量固然是一个考量的标准——没有数量的基础是难以服人的,但是仅以数量取胜就会有影响力吗——就像点击率不能代表影响力一样,吸引眼球的、引起热议的未必是真正价值所在!虽然本次评选规则已定,轻易不宜修改,但未尽事宜的补充之处还是有的,希望能有效地把握专栏选手发表作品的量与质的平衡。

    没有进入1000强范围的专栏作者该如何有效地增加活跃度?其一,本次评选活动并不代表价值中国网的全部活动内容,这几年来价值中国网不时推出的主题活动依然可以适时穿插进行,在更多专栏作者参与的过程中彰显其才华与价值,对于长期沉寂甚至没有发表一篇文章注册用户应该予以清理,此外注册的审核工作亦应适当严格一些。其二,是否可以考虑类似选秀活动中的“复活比拼”——给临界的选手们一次冲刺机会,也让进入前列的选手不敢放松状态,因为优秀的状态下才更容易出优秀的作品。

   对于新近注册的作者群体,可否开辟一个类似“新人新作”的栏目,使得新近注册的作者文章能够带来新鲜的活力并迅速引起足够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转入常态。还有,价值中国网应该倡导学术思辨和正常的讨论——无论是辩论的过程还是辩论的结果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尚无这方面的专门栏目。

    一些零散的思考与建议,唯其不成熟才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有一个靶子——现在是网络的社会,如果都成熟了再说出来恐怕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