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在一线城市重演



 

“金融风暴”在一线城市重演

 

 

 

 

 

“金融风暴”在一线城市重演

 

 

戴欣明

 

香港97年的“金融风暴”让很多香港人成为“负资产”,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戴欣明在这里不是说一线城市将沿袭香港97年的“金融风暴”,而是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特别是在深圳,大量的报导已经证明深圳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负资产”,特别是去年7月份左右入货,报有房地产幻想:只升不降,这部分人就如同回到了97年的香港……当然这也并不可怕,这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香港6、7年的房地产历程走完。

 

进来一直有各路人士问戴欣明房地产会如何发展?一线城市房地产应该下降,其它地区的房地产将会上升……这样说可能不够准确,换句话说,现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都愿意去一线城市发展,因为哪里有更多的机会!这个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间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所致。这又回到戴欣明说的中国房地产是政策市场这个原点上来,一直以来支持戴欣明这个说法的人不多,当然现在已经完全证明戴欣明的正确,并不是戴欣明否认市场经济行为,而是一定要看到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经济状态,就像深圳从现在开始,市场化行为占的主导作用将会大,去年3月份开始的错误是不可能重演的,制定政策的人也在教训中成长起来。而接下来最需要解决的是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差别;压抑一线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为什么?戴欣明生在东北沈阳,如果N年前沈阳的经济如同深圳一样,那戴欣明就决不会来深圳……正是城市间的差异太大,让中国人,特别是“精英人士”涌向哪些一线城市。更加剧城市间的差异。房地产是“精英人士”的游戏,没有这些“精英人士”,房地产市场不可能暴涨。如何解决这些人在其它城市都可以发展,那就要缩小二、三线城市与主要城市的差别,让“精英人士”在哪里都能发展。

 

这些年去东莞比较多,还有很多深圳人去东莞,用俗语讲深圳人去东莞有两个目的:一是抠女去,二是发财去。过客很多,原因在于一直就不知道东莞是个城市还是个镇,这些年有所改变,莞城成为真正的城市,看到的是城市的感觉,但还没有形成城市内涵,所以东莞楼市的震荡比较剧烈,更多的是深圳的投机过客哄抬了房价……

 

解决二、三线城市与主要城市的差别任重道远,是个综合的系统的解决,这点已经很明显,虽然“金融风暴”在一线城市重演,但是政府是不会让他形成蔓延趋势的,二、三线城市正在迎来房地产发展的曙光。

 

 

(东莞旗峰山公园)

 

 

(戴欣明踏青在旗峰山公园)

 

 

 

 

 

 

 

 

 

链接一篇与戴欣明有关的房地产市场调查,房地产最震荡的城市调查

……

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2008年03月14日星期五 《东莞日报》 王敏 梁波调查

 

其实采取降价策略的开发商,对市场预期也是看好的,这从他们半推半就的手段中可以看出。譬如万科、光大在实施团购之后,价格已有些回升。

 

“东莞城区的楼盘5000元/平方米—6000元/平方米仍属主流。亦即3月份开始,5000元上下非常吸引眼球,但下半年6000元左右的洋房一定是主流。为何这样说?一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判断的准则就是重置成本。车辆为何买到手就降价?原因很简单,重置成本随行业规模效应及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沿海集团华南地区公司总经理郭汉斌在博客中写到。

 

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来看,目的也是让房地产市场理性地健康发展。建设部副部长姜伟新提出,房地产调控总的原则是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从建设部的表态和工作重点看,今年楼市调控将更为理性和成熟,暴涨暴跌都是调控重点,房价的合理波动是政府希望看到的最好结果。

 

“市场形势何种走向,关键还是看政府想怎么做。”正在东莞为某项目做策划的深圳房地产专家戴欣明博士向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用一个章节来讲述‘住房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这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也是落实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稳中有升是大势,这样才能与市场经济接轨。目前的市场形势对消费者、对发展商是有好处的,大家都可以更冷静地思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将会呈现出区域性牛市和部分区域内结构性牛市的双重格局。说通俗点就是,一些经济战略地位发生重大变革的区域将维持高速上涨的格局,而前期一些涨幅巨大但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区域,将结束普涨会出现内部结构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