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 塑 感 悟 【梁宝林转载】


 

【感悟雕塑】转载
2008-02-05 13:19:47
 雕 塑 感 悟
                         —— 2005.7.14 大峡

    用物质表现精神 , 形式表现心灵 , 寓变化于永恒 , 化现实为理想。

    我喜爱雕塑, 雕塑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语言 , 其表现力穿越历史、穿透心灵,令我着迷。

   雕塑艺术的对立与冲突性质决定了它的悲剧性格。雕塑艺术追求终极存在的真实 , 追求高贵而宁静,其表现为人格独立,不随俗流,单纯而孤独。

    我们总是在追求某种真实,因为真实是美的,只有美才可能永恒。但我们心中的真实却是飘乎不定,它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

   试图去抓住和把握一种真实是徒劳的,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一样,因为世界总在发展与变化,只有大独裁者才会认定某种思想是绝对真理,而雕塑或人生都是在追求一种真实,追求确定和明晰,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悲剧性的色彩。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可极的,不确定的,我们所感知的这个世界只是它的一种表像,而隐藏在表像后面的真像却是不停的在变化,蠢蠢欲动,似乎随时跳出来彻底整顿它的表像。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到明天可能就不存在了,昨天我们认识它是那个样子,今天可能又要重新再认识它。当我去触摸一件雕塑时,试图触摸到它的生命,可是我只能感觉到冰冷的石头或者青铜。物体的不可极性,存在的不稳定性,现实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生命中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发现真实和我们的关系,我们就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角度接近于它。当夜色已阑,再无异物活跃的时候,我坐在书桌前,打开我自已,发现我就是我,此时我最接近自我。

   让一件雕塑作品具有生命感,就要赋予这堆材料以形式和情感,当这件雕塑被放置在一个合适的空间中时,整个空间就会被这种情感所感染,雕塑周围的空间成为雕塑的延续,隔着一定距离去感受这个雕塑时,就会有更真实的感受 , 而这段空间距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永远无法跨跃的距离 ,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空间中。最纯洁的宁静,别让香魂清沉泥土,关心她的人请后退一步,给神圣的玫瑰让出一条路。距离产生了美,也接近了真实。

    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飘摇而又无常的生命过程,孤独笼罩着每一个灵魂,孤独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无奈和茫然,但我们走着寻找着,在寂静的时刻,人性悄悄得以完善,此时好像我自己就是雕塑,在这狭小的空间中自我塑造,闭上眼睛,遗忘一切细节,本质开始显现,回落中的宁静,过滤中的沉谧,花开花落,千年落下只当一瞬。

   当我们触摸到物体的一部分时,比整个拥有它所获得的感受更多,同样过程和瞬间比完美的结果的生命力更为持久,雕塑就是将过程融入瞬间的艺术,在这瞬间里,雕塑得到永恒的生命感,它是唯一珍贵的孤独,高贵、单纯而敬穆。春华秋实、夏阳冬雪、根深几尺、叶发几度,一夜又尽,浮想联翩。

2005.7.14
大峡
2008.02.05.梁宝林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