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5-10-08 16:40 来源: 光明网 转载 童年网
刚上初一的孩子(小学初中五四制)每日早晨6点就得起床,就这样,家长还得督促孩子加速洗刷。晚上6:30才能回来,秋日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吃完晚饭马上要写作业至10点方能休息。如果轮上值日,就要起得更早。
请各位帮忙分析山东某学校初二年级的课程安排:
上午 下午
周一 升旗,数学、外语,书法,历史 外语,语文,政治,班会
周二 生物 外语 语文 音乐 数学 外语 地理 数学 美术
周三 数学、地理、语文、外语、政治 劳技、数学、体育、历史
周四 数学、语文、外语、微机、生物 阅读、外语、自习 自习
周五 地理、外语、数学、外语、生物 作文、作文、数学、体育
每周开设课的种类13种,共41节,加升旗、班会、自习4个课时。外语每周9节,数学每周8节,语文4节,加上阅读、作文共7节,生物、地理各3节,历史、政治、体育各2节,书法、劳技、微机、美术、音乐各1节。从课时安排中可以看出特别重视外语,可能是所谓的特色班。
按照这一课表,学生在课堂上就要花去近9个小时,超过成人工作的8小时,加上晚上作业的时间2小时,近10小时。当然,这9个小时就看学校、老师怎么利用了。
我们知道,孩子学习需要练习、消化的时间,记得我们小时候早上3节课,加上自习1节,下午2节课加上自习1节。有自习的时间,就可以在学校朗读课文、练习作业。
看看这份课表,课时繁多,每日开课9节。这么多的课时,而孩子自习的时间又很少。这种接连5小时的课怎么上呢?老师上课显然不宜满堂灌,否则学生静坐这么长时间效果肯定不好。由此推论,课堂应是精讲多练、学生主动参与的那种。既然学生主动参与练习了,课堂上应该掌握得差不多,也就是课程基本标准、要求应该达到了,课后为何还要那么多作业呢?这不是疲劳战吗?总之,抽不出让孩子读课外书的时间。但愿孩子的身体锻炼、出于个人兴趣读书的时间融入在学校的课堂中了。
以上分析不一定正确,请各位参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推责任于某个学校、某些老师,而是引起更多人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关注,用什么切实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