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家发挥他的影响力


  所有的人都知道专家就应当是有影响力的专家,所有的专家也都希望能发挥他的影响力。但是没有人知道有什么办法能测算出一位专家的实际影响力,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有什么办法让一个真正的好专家发挥他的影响力。本人对这个问题思索良久,提出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增加一个专家课堂,专家课堂的堂主可以是一位专家,也可以是由一位专家为主多位专家共同组成。然后专家再招学生。一个课堂里专家有权确定课堂内讨论的的主题内容,并发表课堂里纲领性的文章,纲领性的文章确立该课堂主要观点。同时专家还有权决定招收哪位学生入堂,也可以开除哪位学生。专家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学习的关系,专家确立纲领性的文章后,还不断地发讲稿禅释他的观点。学生则发习作让专家点评。还有学生问专家解答。然后,网友(即不是本堂的专家或学生的网友)也可以提问,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回答,也可以发贴子。所有的贴子、问答录都由专家编辑再发表在网上。此外专家还可以编辑诸如名词解释,相关的阅读资料以便网友们阅读时理解。专家太忙也可以交给某学生代劳。

  这样设计目的很简单,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的影响力。现在网站都用点击率代表影响力,但事实是我点击了不一定看了,看了不一定认真看,更不一定真正领会了。过去孔子就是通过授徒的形式使他的思想传递下来的,亚里士多德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要想专家真正发挥他的影响力,没有深入的课堂式的师生互动是不可能的。通过师生的互动过程,再影响课堂外的网友,从而发挥专家的影响力。

  课堂上是不允许的杂音的,这是常识,因此我们有必要付予专家足够的权力,保持课堂的秩序。这和专制不同,因为离开这个小小的课堂,你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还可以组建新的课堂与之对抗。而课堂本身就是部分人的观点,不是绝对真理。

  第二、增加一个擂台,擂台就是不同课堂间进行辩论赛,根据辩论的成绩将课堂进行排序。排在后面的必须向前面的课堂发出挑战并且取胜后才能前进一步。辩论就必须要有评委,评委可以由网友自由点击支持来决定,也可以由专家组成(前提是有足够多的专家乐意做评委,因为评委可能每天都有事做的)还可以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还需要有判断胜负的规则。这个规则我很赞同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里看来的一种叫或然式证明的方法:“参加辩论的一方就指定的题目不断地提问,另一方应当不断地予以回答。答方的每一个回答是答方的一个意见,即一个已经断定的命题。问方只能用答方的这些回答(即命题)而不能用别的命题作为他推论的前题。如果问方能用此推出逻辑矛盾,从而否定这些前提或前提之一,那么问方就胜利了,答方失败了;反之问方就失败了,答方就胜利了。…………由于论辩的题目是当时尚无定论的问题,所以论辩式推论的前提只能是一般人的”意见“(即不是知识),也就是在某些人看来是真实可靠的事理。这种前提是尚未找到客观根据的命题。前提即然是或然性的,所以由这种前提推论出来的结论也就是或然性的。这种论辩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的多方面,从而明辨是非,找出真理。”希腊人是论辩术的发明者,而且正是他们的论辩术创造了三段论。我以为这种或然式证明大可以借鉴,

  或然式辩论不是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是要指出论辩一方思维上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即发现他的理论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把推理的过程分成三个部分:一定的前提,推理过程和结论,一般说正确的前提加正确的推理就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论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前提是否正确和推理过程是否正确。但很多前提我们是无法达成一致的,比如对事实的判断,因此有关前提的论辩是永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网上很多论辩之所以没有结果,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已的前提推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论辩是毫无意义的。再则论辩的意义就在于使人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就要能熟练地看到推理过程中的错误,一个人从不正确的前提推出不正确的结论并不可怕,怕只怕一个人利用正确的前提推出不正确的结论,那是有相当大的欺骗性的。所以,我们的论辩不应当死缠在结论上,而应当注重在推理过程上。

  有了或然式论辩术,就可以方便地建立起论辩的规则,论辩也就可以开展了。具体的规则,我这里不用瞎掰了。

  我的方法就这些了,那么有了专家课堂,又有了擂台后,会给网站带来什么?我认为这样引进了两个机制,一个是团队机制,一个是竞争机制。现在网上博客很多,但全都是一人包打天下,这对新思想的产生不利,因为任何思想必须具备一个最起码的特性,那就是“可交流性”,因为当你在思考一个新思想时,你就应当试试最少是那些与你思想相近的人(比方说你的学生)能否接受。同时,有很多学生,比如象我,知识不够,名声没有,但很爱思考,这些人最好的选择是投到某专家的门下,而不是到处乱发文章。因为他们的很多观点其实早就被人谈过了。还有一个人独思思想很容易出现偏差,而团队思维则可以互相纠正。再则一个人的思想往往偏于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面,团队思维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比较全面了。而擂台与课堂是互相呼应的,如果是单个人之间互相辩论很容易出现“死懒”甚至“臭骂”,这是由于个人论辩中辩论失败同时也名誉也损失了,如说某“教授被人拨倒了”不等于说他是水货教授?但团队论辩则可以缓解专家的名誉损失,同时为了团队的名誉,团队成员也会约束不道德言论。还有擂台对抗可以促成课堂团队的形成,一是因为人多智慧多,二是因为一个专家如果没有追随的学生,直接就说明他的影响力不行。

  说到点击率,毫无疑问会增加的,因为辩论本身就是最能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的,而课堂这种形式对观点相似的人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

  如果价值中国网真的开辟这样的栏目,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划时代的思想从价值中国网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