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于11世纪末期起源于法国北部地区。盛行于13--15世纪其建筑形式主见于天主教堂,当时也影响到了这个时期的一些世俗建筑; 并且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和成就在当时掀起一阵哥特浪潮,从而使其在建筑史上占有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其实著名的亚眠主教堂就是哥特建筑鼎盛时期的作品,与当时的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的四大哥特式教堂.
在当时法国的一些教堂已经出现了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原始雏型。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的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同时也将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首次运用在内,为以后的许多教堂所效仿. 当时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其横翼突出实在很少。教堂的正门入口在西面,东面环殿内有环廊,许多的小礼拜室成辐射状排列。教堂的内部特别是中厅异常的壮观,有大量成片的整块彩色玻璃窗。其外观上的最显著特点是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面高大的钟楼上有时也砌成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都很高,教堂整体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内容极为丰富。
教堂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中之重,其典型的构图是:两面具有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当中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尖券表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很大的大圆宙,称之为玫瑰窗,其雕工精巧华丽,不输于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但独成一派。法国早期的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品是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主要是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所组成。其基本组成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者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屋面的石板架在券上,从而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其拱顶重量甚轻,交线动静分明,减少了不少券脚推力,简化了许多多余的施工。使之成为当时的主流建筑.
而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较晚流行于12---16世纪,德国的哥特式建筑最早出现于1948年,是当时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的, 深具法国哥特鼎盛时期的教堂风格;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中期由国外传入, 主要影响于中北部地区. 然而意大利并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却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建筑装饰风格, 因此在意大利极难找到“纯粹”的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教堂。
然而 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建筑风格思潮更迭频频繁,在四五百年时间里先后出现了巴洛克、古典主义、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等不同的建筑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