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抢“转按客”是短视行为
邱创思
在10月22日之前已获批的广大存量个人住房贷款能否享受7折的优惠利率?至今为止,深圳银行界关于新房贷细则仍然没有统一而明确的规定出台。
虽然政策不明确,但并不影响各银行之间的实际抢客行动,那些不能给存量客户7折的银行,目前都面临着客户“转按揭”的压力,而各家商业银行也开始通知“同名转按”业务争抢客户,费用全包(赎楼担保费、罚息、印花税等),为了抢到优质客户,先下手为强,不计成本。
试想,该贷款从这个银行转到另一个银行,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创造了什么价值?
一、对个人来说实际受益,无可厚非。例如,银行贷款80万元,贷款年限20年,以前的利息7.83计,8.5折后,月供是6038.47元,总利息64.92万元。如果执行7折优惠,那么每月还款只需5040.15元,总利息只需33.6153万元。合算一下,月供少了近千元,利息少了约30万元。所以,每个体如果符合转按的条件的话,再麻烦也会去转按,所以银行业别想着客户会因为怕麻烦而选择高利率,全面转按的最终效果与全面7折相差不大。反正都是降,何必搭上转按费呢?
二、对于银行业来说呢?是在浪费社会资源,特别的在二个国有银行之间转按的,从左口袋搬到右口袋,产生了大笔的转按费用全由银行承担,这经营行为根本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社会财富没有增加而是在减少。这样转按,除了没创造社会价值之外,还很浪费时间,客户要去办转按,要占用上班时间,银行设专人挖客,还得防着别人来挖客,办手续、跟服务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喜欢“窝里斗”,现在欧美这么多银行倒闭,中国的银行咋不把脑筋动在抢他们的客户,却在家里与亲兄弟抢饭吃,还拉上我们老百姓来陪玩,可恼也!
既然要救市,反正全世界都知道,何必遮遮掩掩,谨小慎微。应尽快确定细则,统一标准,规范化运作。就算对所有的存量个人住房贷款都能享受7折的优惠利率,房价会出现象2007年的爆长吗?不会的,信心和购买力都不足,请放心吧,房地产业的重新启动一定是艰难的,一定是假以时日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拉动内需,让各行各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银行责无旁贷。
今天,美国已进入“0”利率时代,利率低至0%-0.25%。中国银行业是何等的幸福,高枕无忧。但现在有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非常紧张,有很多已处于破产的边沿,非常需要贷款。另外二套房贷限制的放松,需要银行尽快出台操作细则,这对房地产业尤为重要。此刻房地产业的生死命脉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而是掌握在银监会的手中。
拉动内需如果只是保经济的一时增长,就未免过于短视,关键是要通过改革来改变经济增长的格局和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但目前改革的阻力和难度都超越想象,容易突破的领域已被突破,(当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房地产业,与1998年的房地产元年相比,无论是需求还是价位的空间都不大。)留下的都是深水区,如何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格局是关键。银行对那个行业开水龙头,谁就能生存和发展。
逐小利, “窝里斗”,却把客户的利益和自已的责任给忘记了。小心得不偿失。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