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


 

生动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
从美学的角度说线条应是多变的灵活的,不是固定的僵死的;从史学的角度说历史是一个变化替代的过程;从中国书法本身说它时时在变化,因为变化使它永远活着并生生不息。好的书法作品其笔画是有生动感的(终产物到)。
文字的出现表明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汉字的诞生之初并无艺术价值,只有实用价值。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中国书法伴随中国历史的延续最终升华为书法艺术,并有了他的自身价值。纵观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从史哲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受客观性与自主性的制约和支配的,它的价值取向是随机而变得。时代政治经济状况从不同的侧面拉动着书法的艺术的发展,世世代代,兴盛衰落,动荡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而达到了既有实用意义又有欣赏价值的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不可没有的中国书法艺术。
    从奴隶社会中后期(公元前1100—公元前700年左右)金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初次鼎盛时期。书法艺术性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仰韶文化和甲骨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说金文是中国书法艺术性上的首次鼎盛时期,是因为金文与后世狂草书法艺术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金文之刚行书之柔给书法注入了禅机。
从封建社会中期,唐朝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出现为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张芝、王羲之等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可以说,唐朝的行草在艺术性上已达至巅峰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佛说四十二章经》均可代表唐代行草水平之典范。其代表人物草书大家张颠在用笔上以外拓托之法为主,指腕兼用,笔锋变化多端,运笔无往不收,在万豪齐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毛笔的特点;结体疏密悬殊,连绵回绕,栩栩如生,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浑然天成的境界。他写的草书作品,全篇气势奔放,计白当黑、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然之美;又能把喜怒哀乐送人笔端,使激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其意韵之高,独领风骚。王右军的行书如行云流水,有清风入袖,明月出坏之境界,更是堪称一绝。
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使书法进入了一个趋向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书法艺术是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产物,科学文化又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所以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科学文化艺术书法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唐朝代书法艺术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成就的基础之上的。后来一直现代,就书法的前景来看,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不断吸收艺术科学原理、绘画、音乐、社会科学原理、哲学、文学等元素,把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及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中国书法艺术才能达到空前的至高境界。艺术是生命和真理的化身,书法艺术是表现纯真思想感情和宇宙精神的手段。书法家们是集天地万物灵气于一身,运用娴熟的技法、奇特的造型和大写意的表现手法,把胸中蕴藏的逸气豪情及对万物的领悟借助手中之寸管,从而达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达到不仅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勤学乐练传统书法基本功,更需要长年累月的吸取人类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成果精华,淡泊名利,坐忘身心,从事书法艺术事业。
古往以来,书法家比比皆是,而真正的书法大师却寥若晨星。而形形色色的各种滥竽充数者却多如牛毛,并且不招自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是一样,尤其是中国书法界,没有特殊的天赋才能,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没有精湛的技法,渊博的学识和纯真的思想感情;没有对宇宙人生的大彻大悟,不可能在书法艺术中有很高的造诣,更不可能达到大师级别。那些仅仅靠炒作、包装、商业运作来壮大自己的所谓权贵名家不会被历史认可的。我们不要被暂时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要为书法界的暂时局面所悲观,从而对中国书艺的美好未来丧失信心。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乐观精神,并能接受新事物带来的推动力量,不断在传统的基础上探究创新,使之成为生动传神的笔墨艺术,为书法美学注入新的希望,让中国书法真正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选自:《冯允甫书法赏析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