呓挣·癔症·呓性
谭汝为
“撒呓挣”迷迷糊糊发愣发呆,或熟睡时说话或反常的动作。如做恶梦时的惊叫或梦游等异常行为。如报纸标题:《农妇睡觉撒呓挣,将丈夫一脚踹下床》。
“呓挣”在古汉语是寒噤的意思,就是因受冷空气的袭击或收到惊吓而身体颤动。如元代杂剧《梧桐雨》:“我恰待行,打个呓挣。”元代杂剧《燕青博魚》:“我這里呵欠罢,翻身打个呓挣。”明代传奇《牡丹亭》:“我则见香烟隐隐,灯火荧荧。呀,铺了些云霞,不由人打个呓挣。”这三个“打呓挣”都是打寒战的意思。
“撒呓挣”的“撒”是表现出来的意思。如撒刁、撒娇、撒奸、撒欢儿、撒野、撒酒疯等等。在天津话里,“呓挣”多指没睡醒迷迷糊糊的样子。“呓挣”在口语中可以重叠为“呓呓挣挣”。例如“你是没睡醒吧,怎么说话呓呓挣挣的?”还可以加上衬字为“呓了巴挣”。例如:“深更半夜电话铃声,把他吵醒,呓了巴挣地去接电话。” 都形容睡梦中忽然惊醒,睡眼朦胧,迷迷糊糊的样子。
有人认为“呓挣”就是“癔症”。其实,二者语义不同。所谓“癔症”,指由精神因素所导致精神障碍,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发作时,大叫大闹,哭笑无常,言语错乱或失语。属于神经病症,又称歇斯底里。“呓挣”和“癔症”,虽在词义上有某种关联,但程度有异,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呓挣”属于正常人的生理反应,而“癔症”却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病症。
天津话还有个词:“呓向(yìxiang)”,指因判断失误而产生的小误会。例如:“对方把球发到后排7号和9号之间,两人都呓向了,略一迟疑,球落在界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