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的兜里有钱就能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让百姓的兜里有钱就能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李华新

   一份旨在扩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国内消费的方案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起草。发改委有关人士称,方案涉及调高个税起征点、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等数个领域。( 重庆时报11月23日报道  

  该方案最快将在12月初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讨论,待相关部委议商之后,陆续出台实施。相关知情人士称,方案涉及生产性消费、生活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

   其实,现在的大幅度提高企业职工的薪水收入,已经是一个不得不的办法,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而使得政府不得不要真正考虑到民生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及如何解决了,已经不是再让普通百姓必须做出牺牲的问题了,因为在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作为草根群体,甚至不能提到对于自己收入增加的问题,而且是在每个单位,几乎是只要是有官位的人,都要比在单位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要高,美其名曰是按照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而说实话,比如单位的领导调到本单位来,他在单位的贡献率几乎为零,但是他来到这个单位履职,就要拿这个单位的高工资。而且一些企业的高管,他的薪水收入是普通员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是这样的一些职业,并非是自己的私营企业,而是国家的企业。这样的事情,就让人看不明白。因此,在我们对国家拿出钱来为百姓多发薪水的时候,这其实正是我们这些为改革工作了30年,应该得到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这也是那些为改革作出牺牲的广大职工共同的创造。而对于这些本来应该理直气壮得到的一部分,现在确实在用关怀民生的方式来兑现,想想如果是仅仅提到所谓的共享改革的成果,共同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而没有这次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危机的话,这些实际上兑现也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现在所缺少的不是民生的一个观念,而是民生的实际行动。以及如何对这些民生问题的设计具体实施的方案。

    而且我们所看到的是,国家在出台了若干的惠民措施的时候,这些惠民的最基本的来源是得益于全体国民创造的价值和财富。而这些财富长期以来,却被一些垄断部门所把持,这些企业和部门得到的实惠,是由于改革带来的,本应是由全体国民所拥有的,过去却是转移到这些垄断部门,而现在人们对于公务员趋之若鹜,为什么?不就是薪水福利待遇所决定的吗。假如是现在的廉租房或是经济适用房的居住购买,不让公务员得到这一实惠,而让普通的民众得到,因为那些人的收入高于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既然你享受了高工资,那就不应该享受社会提供的高福利待遇,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员、工人,也能得到这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或许人们就不会抢破头都来报考公务员了。

    参与发改委刺激内需方案的人士说,正在起草的方案中将不会包括已经出台的措施。在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中央政府已经宣布出资1.18万亿,地方也将为争取到的项目筹资。而自10月份起,财政收入已出现负增长,在此情形下,一个疑问是,政府还有多少财力投入刺激消费的政策中?

   而且是政府的这些钱,本来就是百姓的,就是全体国民的,如果是要补贴,那就是首先是那些破产企业职工,那些低收入群体,而不是过去已经得到国家各个好的福利的企业,尤其是不应该包括那些垄断企业,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贫富之间的差距更会越来越大。

或是说,已经达到多少收入的他所的得到的国家补贴的比例是倒比例的,而不应该是高者更高,低收入群体依然还是低的。

        参与消费方案研究的专家说,起草中的方案建议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为45%左右,并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明年提高工资的细则方案,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补贴等措施,改变消费者的收入现状和收入预期,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因此说,但更现在的社会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或是一个容易激化矛盾的问题时,我们所说的要建立和谐社会上目标是实现就会有很大的阻力,而当国家要着手落实实施这一计划时,我们更希望听到要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利好政策。因为,仅仅是是给予了一些并不能真正缓解生活压力的工资的提高,这些收入依然还是需要应付高物价的时候,那么百姓口袋里的钱,对刺激内需能够起到多到的作用,还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

    关键是百姓兜里的钱能有多少,而且这些钱的增加幅度所能够达到的水平,而不是一个笼统的指标,比如,对于开发商的房子由政府来收购的办法,然后再出租或是卖给民众,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只有如此才会使得市场房价真正落到地上,而不是悬在空中。让人渴望而不可及。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