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明五篇有关温家宝总理的文章


刘先明五篇有关温家宝总理的文章

目录

一、《政府工作报告》起初为何未把“居民住房”列为群众不满意的问题?

二、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到了制度最关键的四个问题

三、温总理的一个动作,违反了两个规定

四、用精细的眼光,看温总理穿皮鞋跑步上篮

五、温家宝四次有关信心、决心的讲话

 

一、《政府工作报告》起初为何未把“居民住房”列为群众不满意的问题?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7年3月17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6d9370100083j.html

 

今天看了一则报道:温家宝提交《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的说明

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7-03/16/content_5857656.htm

其中写到:

2、在第一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中,“三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一段,将“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修改为“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

 

看了这一修改后,我并不只为这一修改而拍手称道,相反增加了更多的忧患,因为,这一修改反映或暴露了以下问题:

一、政府和政府领导事先并没意识到、也没有看到群众对“居民住房”和“高房价”问题的不满意。

二、政府的领导以前多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调研的时候,难道就没问过“对住房满意不满意啊?”、“买不买得起房子啊?”;难道就没有群众对政府领导说起“住房问题”和“高房价”的问题?政府领导到群众中调研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的内容和方式,看来有待改进。

三、政府或政府领导知道群众对“居民住房”、“高房价”不满意的渠道太多了,也方便得很,只要浏览互联网,不满意“居民住房”、“高房价”的呼声、心声就能尽收眼底,难道政府领导看不到?难道政府领导不相信网民关于“居民住房”、“高房价”问题的呼声和心声?

四、《政府工作报告》起初没能把“居民住房”问题列为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之内的原因,很有可能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3月7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还是健康的”说法有关;本人针对马凯的这一不准确的定位、说法,当晚就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为:马凯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的讲法还为时尚早!

http://vip.bokee.com/248256.html

五、群众不满意“居民住房”、“高房价”是真实、可信的,在不满意的程度方面,甚至比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还要不满意,而且,政府和政府领导了解群众不满意“居民住房”、“高房价”的渠道又是那么多和畅通的,那么,为什么起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没能把“居民住房”问题列为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呢?我认为:除了前面所讲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能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编写,提供了虚假或不真实的信息以外,还有两种可怕的可能:其一、政府是在有意回避“居民住房”、“高房价”的问题;其二,政府深知在“居民住房”“高房价”问题方面,政府是首要责任者,回避的目的是在推脱政府的责任。

六、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可能不存在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首要的责任者如果看不到问题或装着没看到问题,那才最可怕!群众对“居民住房”、“高房价”的不满意,应该是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了;然而,政府起初竟然没看到或者装着没看到,没把“居民住房”的问题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大问题。我过去写过多篇关于房地产问题的文章,多次把主要矛头对准政府,例如:

1、三篇关于房地产问题的文章直指政府(无能→尴尬→犯罪)!

2、要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扭曲的房地产价格的危害性

3、如果说任志强是一条狗,有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连狗都不如

4、准让国内商品房迅速降价的“精五条”

5、“混乱+混蛋”的房地产业背后的十一种机构或群体

6、扭曲的房地产业与文革的负面影响之类比

7、房价涨幅未获有效控制,首先就要问责建设部!

8、马凯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的讲法还为时尚早!

这些文章,在互联网上都能搜索到,在“刘先明专栏”、“刘先明博客”中也都能浏览到:

http://liuxianming.boraid.cn/

http://liuxianming.vip.bokee.com/

 

六、“居民住房”问题是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满意目前的“居民住房”状况、反对“高房价”是人民的心声和呼声;由于“两会”众多代表的强烈建议和呼吁,《政府工作报告》把“居民住房”问题补进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之中,这无疑算是一件好事。但愿政府不只是停留于将“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修改为“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而是迅速提高认识,果断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引导和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早日让群众满意住上房,从而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民族、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对得起历史,而不要成为本人在“要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扭曲的房地产价格的危害性”一文的结尾处写到的那样的政府:

一个控制不住会危害到中华民族复兴的房地产价格疯涨的政府,是对民族有罪的政府。

一个政府如果看不到房地产长期价格扭曲、疯涨会影响到复兴中华民族的危害性,比房地产价格本身的疯涨的危害性更具危害性。

 

二、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到了制度最关键的四个问题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7年3月18日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00/1/27349.shtml

 

在2007年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分别四次说到制度的问题,温总理先后说到:

  一、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制度的保障。我们免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是立了法的;我们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是立了法的;我们将要开始的实行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也要用法制保障。我们正在拟定城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最终也要建立制度。有了制度,就不会轻易改变,就不会因为政府的更替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二、应该承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腐败现象接连不断地发生,在一些部门和地方还比较严重,甚至涉及到许多高级领导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因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这就需要改革我们的制度。要贯彻我们已经制定的行政许可法,减少审批事项。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审批权力,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

  三、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

  四、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任何国家和地区,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结合本人于2001年撰写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以及在此文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研发出的《精细管理工程》,结合本人分别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总公司、首都机场、上海铁路局、红豆、美的、四川电力、九江发电厂、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十工程总队、北京京煤集团等多家企业提供过多次精细管理工程的培训、咨询服务的体会,本人认为: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上述讲话,说到了制度问题的四个最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

  一、支持新生事物的发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必须有新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还没有制度去支撑、管控的新事物和新事情,必须适应性地建立出适宜的制度。

  二、某一种类问题如果频繁出现,其主要原因通常在于现有的制度不适应或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就必须适应所有影响制度实施的因素、条件的变化,改善和完善制度,并规范性地实施。

  三、任何人都必须执行制度和接受制度的管理,如同本人2003年底为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十工程总队提炼的管理理念——“制度是一种纪律,执行制度更是一条纪律”;如果有人违反了制度,理应受到制度的惩罚,如同本人2001年6月为安徽和威集团提炼的管理理念——“袒护不遵纪守法的人和事,就是对所有遵纪守法的员工的极大伤害”;对违反制度的人进行惩罚,也是对所有人的培训和教育。

  四、任何组织的和谐发展,任何事情的有序变化,都需要好的制度去维护和维系,但好的制度不是写出来的,好的制度是全方位实施和全程实践出来的,是经受实践的全面检验、并被证明具有实效性以后形成的。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在很多单位里,尤其是很多发展不顺利、发展不好的企业里,以下的与制度有关的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

  一、嘴边常挂着制度的领导,领导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制度,领导桌柜里摆放的制度,很多;但是,率先垂范、认真执行制度的领导,不多,破坏制度最厉害的、不规范实施制度的,往往是从领导开始的。

  二、会写制度的人、经常写制度的人,很多;但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善于经受实践检验,能编写出、完善出好制度的人,不多。

  三、对社会和某一个组织里不合理现象发牢骚的人,很多;但是,一旦制度改变了,能自己改变过去的习惯而快速适应新制度的人,不多。

  四、能看到别人不遵守制度的,或者自己违反制度但又不以为然的人,很多;但能认识到“制度是全体人员都必须遵守的法则或准则”、“不遵守制度就是对其他遵守制度的人的极大不尊重,就是对组织的破坏”的人,不多。

  

  但愿温总理在2007年记者招待会上关于制度问题的讲话,能引起各类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全体人员的重视,并加深对制度上述最为关键的四个问题的理解,全面提高制度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制度实施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充分发挥制度在保证和促进企事业单位持续、健康、成功发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链接: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作者:刘先明)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658&page=1

 

三、温总理的一个动作,违反了两个规定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7年5月2日

http://www.boraid.com/article/73/73817_1.asp

 

5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温家宝到河北曹妃甸和冀东油田与工人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新闻,从新闻画面中,我看到温总理不戴安全帽、绑扎钢筋的镜头。

http://news.cctv.com/xwlb/20070501/101358.shtml

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501/101486.shtml

又看到新华网的图文报道:

温家宝到河北曹妃甸和冀东油田与工人共度“五一”节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01/content_6052817.htm

“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区和冀东油田,与在生产一线坚守岗位的工人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家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广大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是温家宝总理在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工地看到工人们在捆扎钢筋桩笼,从工人手里接过钢筋钩,在桩笼上做了一个钢筋板扣。”

“温家宝来到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工地,察看了正在建设的5500立方米炼铁高炉和2250mm热轧机生产线。这个高炉由首钢设计院独立设计,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炉,在世界排名第五。2250mm热轧机生产线设备制造以国内为主,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进行主厂房和设备桩基施工。工地现场旋挖钻机、吊车和推土机协同作业,一片繁忙景象。当总理来到工人中间,大家鼓掌欢迎。温家宝说,今天是劳动者的节日,去年“五一”我到首钢看望了干部职工。今天又到曹妃甸和大家一起过节,心里非常高兴。看到工人们在捆扎钢筋桩笼,总理从工人手里接过钢筋钩,在桩笼上做了一个钢筋板扣,引来工人们一片掌声。”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看到上述新闻、报道后,我对温总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里,与工人们一起过节的亲民之举,表示赞同;但是,对于温总理在建设工地的两个违规之举,不能苟同。

一、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于建设工地的安全管理,通常都有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其中一定有一条规定是说:进入工地的工作人员(包括前来参观、视察、检查的各类人员)必须戴上安全帽,而且要系好帽带。

进入建设工地的人员都要带好安全帽,这不仅是建筑工地施工时最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建设工地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我国最近频发了一些安全事故,其中很多就是安全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在安全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国家高级官员到建设工地考察、视察工作以及安全检查、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安全工作,更应该成为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典范。然而,温总理在建设工地中捆扎钢筋桩笼的作业现场做钢筋板扣时,却没有佩戴安全帽,这是明显地违反了建设工地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

二、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早在2002年3月20日在《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到:

1、在建设行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核发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

3、各地区要按照《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6号)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对生产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要求,实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

而钢筋工是上述文件中规定的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之一,不知道温总理是否经过培训并获得了钢筋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如果温总理没有经过钢筋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获得钢筋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不应该在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工地的钢筋桩笼作业现场做一个钢筋板扣。这是明显违反《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的。

温总理的亲民之举,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温总理在亲民的过程中,不应该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不规范的动作,即使这个动作很小,也是不可取的。

 

四、用精细的眼光,看温总理穿皮鞋跑步上篮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8年8月4日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75657

 

据报道:8月3日上午8时40分许,温家宝总理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位于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看望志愿者和运动员。篮球馆里,中国男子篮球队正在训练。温家宝走到他们中间,和教练员、运动员一一握手;随后,他拿起一个篮球,一边拍一边跑步上篮,连投了5个球。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03/content_8929101.htm

在报道的照片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温总理跑步上篮时,是穿着皮鞋的。

五棵松篮球馆是完全按照NBA标准打造的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是目前国内设备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室内篮球馆;作为一个硬件设施非常好的篮球馆,其管理也应该是非常的精细的。

据我所知道的,很多单位对于室内木质篮球场都有这样的规定:穿皮鞋的人员不准进入篮球场地活动。

如果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也有类似的规定,那么,温总理穿着皮鞋在五棵松篮球馆里跑步上篮,就是违规了。

如果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允许穿皮鞋的人员在篮球场上活动,那么,温总理穿着皮鞋在五棵松篮球馆里跑步上篮,那就没有违规。

如果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也有“穿皮鞋的人员不准进入篮球场地活动”的类似规定,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的领导应该知道温总理的习惯,事先应准备好一双适合温总理穿的运动鞋。当温总理要跑步上篮时,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给温总理换上运动鞋。

如果我的估计没错的话,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也应该有“穿皮鞋的人员不准进入篮球场地活动”的类似规定;北京奥运会眼看就要开幕了,但是,在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里,却上演了这样一出不精细的一幕,值得我们有关部门深思哦!

 

 

五、温家宝四次有关信心、决心的讲话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8年10月4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6d9370100b3dv.html

 

一、温家宝: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http://www.youth.cn/xw/szxw/200810/t20081002_800525.htm

2008年9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饭店,面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二、温家宝:在不下雪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在两日内打通(京珠湖南段),不能再拖沓了!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30727/115609/6863047.html

http://blog.voc.com.cn/sp1/shishufang/110536442002.shtml

2008年1月28日至30日,温家宝在湖南、广东考察抗灾救灾和春运工作;1月30日18时回京,2月1日14时重返灾区。在讲到京珠高速公路的畅通问题时,温家宝总理曾说:“在不下雪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在两日内打通(京珠湖南段),不能再拖沓了!”

三、温家宝: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232128.html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13日上午7时温家宝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强调,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四、温家宝:我和刘淇书记立个保证,奥运会后,北京还要保持这么干净,北京要永远干净。

http://www.xj.xinhuanet.com/bt/2008-08/04/content_14018716.htm

2008年8月3日,温家宝来到北京丰台区大井社区居民史林家,亲切询问生活情况,看到这家人对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善很满意,温家宝笑着说,奥运会是短暂的,但是留下的精神却是永远的。我和刘淇书记立个保证,奥运会后,北京还要保持这么干净,北京要永远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