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政法大学的杀人案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对学生、老师、社会的反思的深度不断增加。让人吃惊的是老师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得差,这对老师和整个教育的现状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注意的。
从古到今,教师是“学为人师”“德为人范”“为人师表”,老师在社会上应该是先进社会文化的代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引人向善的领头羊,是社会规范的坚定执行者,老师的话是孩子心目中的“圣旨”,现在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教师的形象落魄到这种程度,为什么?
在人们的议论中,有些情绪性的语言,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从中发现些问题,是所有人的责任。
我认为,首先是社会人对老师的高期望和老师的个人行为不相吻合,使社会感到失望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教师行业与社会的沟通不畅,使人们产生了很多的误解;第三,教师对自己的角色的把握的确出了问题。
1。当前,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家校、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人们对教师的期待没有变化。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老师应该管着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今天,学生的价值观中,他们不再崇拜任何人,他们要求个性的张扬,要求自由,要求师生的平等,要求老师的公平,一句话,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从学习知识,从崇拜老师,转变为重视师生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心理老师经常说的“关系比教育更重要。”有些老师没有对此引起重视,师生关系就影响了老师的教育效率。
2。老师个人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老师在人类灵魂的宝塔上。有“君子固穷”的说法,现在他们已经走下了神坛,他们成了俗人,他们也开始追求自己的社会和经济上的名和利。比如老师在课外办小班赚点小钱,或是把自己的名利与学生的成绩挂钩,把学生当成了自己成功的工具。更有的老师顾及不到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出气筒等等。种种现象,导致老师与社会的隔膜,相互不信任。中国政法大学案中的种种传说,本身就反映了这种信任的危机。一句话,老师不再把教育当成神圣的事业,而把它当成了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对教育事业崇拜程度的改变,学生在老师心中的位置也会改变。
3。社会对教育行业的不重视,也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积极奉献的老师宣传少了,事故老师宣传得多了,对老师事故分析的少了,猎奇的多了。比如,有的小学老师强奸了女学生,人们争相传阅,好像所有的老师都是强奸犯,甚至有的学校规定老师为学生辅导时,为老师和女学生之间的距离、场所作了具体说明,这也容易以偏盖全。公平地说,好老师是很多的,坏老师总是比好老师少。
4。老师的职业特点是他必须面对在某些方面不成熟的学生,小学生在知识、思维方面不成熟,大学生在社会经验方面也不成熟,至少是某些方面需要教育,否则,学生就不需要来学习了。不成熟的人或不成熟的方面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难免会不成熟。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要求严是不好的,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意图不了解,也会产生误会。这是正常的。但在社会上总是还有一些在这方面成熟的东西站出来补充或说明,比如社会的规则、社会的文化、社会的政治、社会的舆论等。
我想,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成熟的人,在面对问题时,要先分析,而不是闹情绪,也不是臆想或猜测,我们等真相大白,我们要有这个耐心,我们也应该相信政府。这个问题本身也是相互信任缺乏的一种反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