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 此文献给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和莘莘学子们
大揭秘:全国高考作文出题“软约束”潜规则之嫌(二)
高考作文出题-多中心即无中心论
价值中国环球资讯网 专栏作家陈绪国
近日,广东众媒体抖出一个令人惊诧的特大新闻:今年高考语文作文800多人吃“鸭蛋”,其中一半以上是白卷。全省作文满分(60分)仅有18个,比去年的满分26个、前年的满分50多个大幅下滑。而今年全省考生达65万人,比去年多5万、比前年多13万人①。
不久前阅卷伊始,有媒体宣传众考官和考生“一致看好”今年的高考作文,甚至展望“历史性的大突破”。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点评说:“今年作文题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命题,题目含意清晰,指向明确,有思维的聚集点,容易触发考生的思考,人人有话说,也让考生在同一尺度下比试写作水平,体现公平性。”当然,也有考生不怕鬼不信邪的,在作文里大骂出题者②。6月9日报章登出作文考题的当天,笔者唱了一曲红脸,即刻写出了《<不要轻易说“不”>涉嫌宽泛难解》的长篇文章,剑指作文题“两宽四难一晦涩”,断言今年的题目决不是好作文题,有些考生必吃闭门羹。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要症结,盖由于题目晦涩难懂,宽泛无垠,连文体也宽泛得无以复加,考生铁定了审题难、写作难,考官铁定了阅卷难、评分难。事实胜于雄辩。800多个0分卷,印证了笔者当初的预言,印证了高考作文题多中心即无中心论危害匪浅。
要说考官不爱惜考生全是假的,考生不会作文也全是假的。《不要轻易说“不”》是副空前开放、空前自由的作文题:“要求考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字左右”。叵料,人算不如天算。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第一个多中心即无中心论,首先和关键的,缘自两个“不”字。
题目中第一和最后一个字都是“不”字,除第一个挑明是“不要”以外,最后一个是“自由化组合”。“不”又是汉语最自由的副词,可以组成成千上万个自由的单语词、双语词、多语词和单义词、双义词、多义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可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可作单独否定词又可作双重否定词,可以否定正面的事物又可以否定反而的事物。单向否定词有不行、不能、不是、不会、不敏、不要等等;双向否定词有不上-不下、不高-不低、不好-不坏、不进-不退、不提倡-不放弃等等;重叠或多向否定词有不稂不莠、不清不楚、不伦不类、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死-不活、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长城非好汉等等。要在成千上万个“不”类词语中挑选合适的作为作文的种子,再聪颖的考生是要花费很大时间、精力的。
既然后一“不”字未限制“不要”之范围,是否构成“不要”+“不要”的自由组合呢?这从字面上构成了“否定+否定=肯定”的自由组合。学过哲学的考生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否定之否定规律”,而主考官对此是否买账又是一个问号。
按道理,一个题目中出现两个“不”字,是不应该通过的。这可以说是千古怪题。题目出现拗口令、猜谜语,成了拦路虎。就像“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容易读成“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一样。也好比展现在考生面前的是一副“马鹿”的画:左看似马,右看似鹿。故弄玄虚,对于毫无戒备又精神紧张的考生而言,不啻是个很大的威胁。
古人云“文从字顺各识职”(《文心雕龙》)、“题是门槛字是屋”,出题戒拗、戒涩、戒庸俗化,应当成为座右铭。相比之下,兄弟省市的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安徽)、《触摸城市与乡村感觉》(浙江)、《举手投足之间》(湖北)、《人之常情》(天津)等③,比广东省的好得多。如果广东省的作文题改成《不要轻言放弃》,一目了然,也不至于造成这么多的误会。
题目秘密通过以后,出题者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大相径庭是很自然的。作为“尝试”代价也许太大、太不值得了吧?
是否可以分为哲学型和文学型两类《不要轻易说“不”》呢?文学型的似乎勉强,哲学型的肯定通过不了。虽然90%的考生选择议论文、5%的考生选择记叙文,好的哲理性文章并不多见。
多歧义和多中心论考题,必然导致众多考生低分甚至0分。
第二个多中心即无中心论,缘自怎样公判两个“不”字,以及众多文体的平衡问题。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化问题到底是否应该、可以执行的问题,关系应试制度改革的头等大事。之所以长期不能推行,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和畏难情绪作崇。高考作文无标准化,本身就是历史问题,本身就是多中心即无中心论的不断重演。这个标准化,应当包括出题、作文和评卷、打分标准化在内。
略懂一点作文规则的人都知道,不同的题材、素材和体裁均构成不同价值的文章成份。就题材而言,有历史与现实、重大与一般、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社群生活与个人生活之分;就素材而言,有亲身经历与取自他石、高下优劣与轻重缓急、合用与不合用之分;就体裁而言,除诗歌以外(本次不考),学术论文、一般议论文(含文言文)、散文(抒情、叙事,含文言文)、散文诗、骈文、词赋、杂文、戏剧(话剧、电视剧、戏曲)、文艺(相声、小品等)、小说、通讯、简短新闻、报告文学等这么多体裁,其写作难度和文章价值各不相同,都可以分出三六九等出来。
写作题材、素材、体裁自由化,多中心即无中心论,不仅让考生审题、写作,而且让考官阅卷、打分都无所适从。如果按照各自的难易程度和价值来制订加权标准,恐怕需要列出数百上千个标准出来。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不确定的题材和对象特多,很容易蜕变为实用主义二元论的范畴。譬如,对于“范跑跑事件”,既可以从个人人权主义来阐述,也可以用集体英雄主义来阐述,自然形成“保范派”和“反范派”,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难以制订客观、硬性标准,主观、弹性标准却占了上风。像这样考试,恐怕永远也无法考出真正的水平出来。从公布的某些高分案例来看,“不轻易否定”和“轻易否定”似乎搭上界了,反正都有理似的。甚至骂作文题的作文也能得分。并不排除某些满分、高分也难免陷入实用主义二元论的窠臼④。
作文最忌讳的是“似是而非”的钉子题、反逻辑题。许多此类的题,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或者永远也找不到答案。战国时期,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人们争议了几千年也毫无结果。这个题目比“歌德巴赫猜想”更加百倍难解,成为千古之谜。有人认为,这个命题是一个反逻辑的诡辩论题,有人说基本上是一个只限于承认个别异于一般的逻辑命题。问题恐怕不止这些。其实,公孙先生指的“白”,不仅仅代表颜色的特征(形容词),可能还指“空白”(否定副词)的意思。一个“白”字意思复杂得无以复加,两个“白”意思复杂到极点。“空白”也相当于“非”的否定词,与“非”构成了双重否定词。“白”何时成为形容词,何时成为否定副词,何时成为双重否定副词,很难猜想。
笔者在读大学汉语系的时候,讲授《古代汉语》的陈宏规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无标点的题目:“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我们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断出肯定式与否定式、相同相似式与相反相悖式、不确定式、祈使式等各种答案十几个。
其实,早在1979年全国高考时出现过歧义性的作文题《学雷锋的故事》,许多考生将学习雷锋的事迹写成了“听讲学雷锋的故事”,出现了许多低分、零分卷。此次广东省出题重蹈覆辙,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不应该。
也许许多人会责怪这些考生不灵光、不会审题与融会贯通。实际情况如何,有待大家进一步观察和判断。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严是爱,松是害。多中心论即无中心论。广东省今年的经验教训,能否为各省市考试院引以为戒,人们将拭目以待。
注:①广州日报2008-6-24A6版,南方都市报2008-6-24 A04、A05版,羊城晚报2008-6-24 A6版;②南方都市报2008-6-16 A26、羊城晚报2008-6-24 A6版;③南方都市报2008-6-24 A02、版;④南方都市报2008-6-24 A05,南方日报2008-6-25A12版。
原创作者:陈绪国 作于2008年6月26日
通信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中翠华街89号A2栋2401室,510650。
电话/传真号码:020-85571263 13026889717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email protected]
实名网站:价值中国-环球资讯-陈绪国-个人管理
http://www.chinavalue.net/218258/Defalt.asps
手机:1302688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