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丹解读昆曲
对于于丹,我从欣赏到喜爱,到追逐,然后到疲倦,最后到甚至有点堵心。似乎真走过了普通人对明星的一个认知过程。开始的时候真的是眼前一亮,再到后来被她的文采华丽所吸引,可是毕竟学者被沦落到了“超女”的行列,学者也摆脱不了在电视媒体快餐下,迅速过气的命运文采华丽
,频繁的出镜,各种的走场,稍微与文化沾点边的节目都要秀上一秀,果真如她所言,我们要活在当下,这似乎与那个顽皮,脱俗,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另类才女的形象有些背道而驰,感叹莲花不是总都可不染泥尘的。
尤其到后来有些综艺类的节目中看到越来越漂亮的妆扮,听到她那依旧拽来拽去华丽辞藻,突生厌恶之情。
发现不过就是看多了王朔和石康之后变换了口味,就如同黄土高坡以后人们发现了蔡国庆。
不过今天无意间看到了马岚的美术空间,她的博文上有推荐了于丹解读的昆曲,因为图片很美,文字也实在。所以就找了视频来看。
大呼佩服啊。真的佩服。编导用于丹讲昆曲真是太妙了。昆曲的幽转,舒缓,情愫,华丽,阳春白雪,不恰好适合于丹么,再协调不过了,所以也就被深深吸引了,那种境遇真的特别适合女人们暂时做一个穿越时空的梦。长篇大套的戏文居然有如叙事一般从于丹口中勃然而出,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想想明清时期的徽商们,坐在岸边,远远观着水榭凉亭之中才子佳人的低吟浅唱,是如何的浪漫,如何的梦啊。确实如于丹所讲,古人生命之短,但却从容。
当然,曾经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警告我,文化艺术是统治阶级的产物,也许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欣赏雅,后来昆曲别雅俗共赏的京剧所取代,就是非常现实的例子,而皇家粮仓上千的昆曲门票也间接地告诉我虽然解放后新社会,但是中国有3千年的封建统治,阶级还是有的。
下文摘自:马岚的美术空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c79ce01000am6.html
今天中午偶然看到中央三套于丹在讲昆曲,我本对京剧昆曲等毫无兴趣,不过因为是于丹讲的,就决定听一会。没想到,她竟然像一块磁石,用诗一样的语言将我吸引住。原来昆曲这么美!
备注:
《于丹·游园惊梦》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从七个方面解读了百年昆曲。
书中,于丹从昆曲的“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这七个方面带领读者穿越数百年。它淡化了昆曲的历史和过于专业的知识,而是以类型的方式呈现其审美特点,因而,普通读者完全可以读懂。
视频观看:http://hansheng.5d6d.com/viewthread.php?tid=219&page=1&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