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时期,中国政府外贸政策的责任


经济危机时期,中国政府外贸政策的责任

——关于国家质检局应降低外国废料商市场准入条件的紧急提议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主席及九三学社中央转至国家质检总局: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总量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量的50%,以产品出口作为重要销售方式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而那些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的企业,也因受到欧美企业资金困乏,成本提高,产品需求减少及中国政策的阻碍导致中国对原材料需求的下降,因而,中国的企业很难避免深受其害。

 

中国政府在做出了一系列拉动内需,刺激国内市场消费,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应对政策后,企业们反应,这些政策只是杯水车薪,对挽救中国企业没有决定性的积极影响。

 

实际上,中国政府政策调整和完善的空间太大了,可以做出进一步的努力,调整和修改那些几乎没有价值的政策阻碍,借此全球性经济危机之机,提高政府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和执政成本,出台积极促进国际贸易及合作的一揽子措施,以最大程度地给企业发展生产,寻求更多市场机会的空间、能量及信心。

 

这不仅是挽救中国经济发展之必需,也是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各国政府紧密合作,国际协调机制中,中国应尽的政府责任。正如胡锦涛在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所讲的:“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因而,负责外贸政策制定及实施的中央部委,尤其是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有责任有义务快速有效地调整相关政策措施,以体现一个负责任政府所应有的能力和胆识。

 

外国废旧原料进口中国的市场准入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并监管的。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各种原材料的需求也是全球最大的,基于成本的巨大差距,中国生产企业大都利用废旧原料来生产。因而,很多有实力的外国公司都将本国的废旧原料出口到中国作为了其主要业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这些外国废料出口商的审批严格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可以说是“严酷”,文件内容的庞杂和广泛且不提及,就连少个字母和缺个形容词也作为错误,作为提交的体系性(共17个文件)制度文件,多达百页之多,审核组人员要在长达8个-10个月的时间里才能审出来,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在审批程序上,更是在浪费资源,这种市场准入资格的最后审核和签字,竟然必须是大局长——(李长江)本人。在震惊中外的有毒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家质检总局监管缺失,负有重要责任,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该重大事件,是由质检总局失职和渎职造成的。对比可以看出,作为对中国人民负有重要责任的领导,李长江不去抓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反而,花大量时间去审核废料出口商的制度性文件,这根本不是失职的问题,而是草菅人命的严重违法问题,是该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问题。

 

可以判定,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是无效率的,是浪费国家资源的,对外国废料商严酷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是毫无价值的。

 

本律师所代表外国出口商的利益和观点,向全国人大和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紧急呼吁和提议:

 

1、为积极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履行中国政府应尽的国际义务和国内义务,国家质检总局应尽快对外国废料注册审批政策做出改变和调整;

2、积极支持更多的外国企业向中国出口废料,减少并降低市场准入的条件(审批程序和审核文件);

3、改变必须由大局长审批的毫无价值的步骤,改由监管司全部负责;

4、将准入的高门槛改为在贸易过程中的严格监管,出台对违法违规的外国企业的惩罚力度;

5、尽快出台鼓励中国企业利用进口废料的措施,减少审批和进口成本,支持企业多生产产品,扩大内需。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倒闭和关门,也才能与欧美政府的救市政策相吻合。国家质检总局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