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制度供给:区域经济崛起的原动力


 

第二.《产权理论》贡献
顺德人借助1992年邓小平视察的强大外部条件,1993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市属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改制,闯入“产权禁区”。顺糖和华宝的企业改制,第一次探索“产权束”理论和产权交易理论在国内的实践,为三年后全国全面推行国企改制奠定了基础。
华宝改制为中国大量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抢先闯出了一条路,不管这条路当时引起多大风波,后面所有的国有企业的改制和华宝的改制都是有关联的,这是顺德人为中国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作出了一次无私的奉献。
衡量国企改制成败有两个标准,首先看是不是被贱卖;其次看最后的归宿有没有流失。据史料记载,顺德市属企业华宝1993年第一次转制,卖了14个亿,实际评估10个亿,应该是“靓女先嫁”卖了个好价钱;第二次转制卖给了当时顺德的乡镇企业科龙,不算流失吧?最终经过短期波折,华宝与科龙一起打包,归顺海信旗下,由广东省顺德市属企业变更为山东省青岛市市属企业,这算是流失还算是回归?
第三.《路径依赖》理论实践方面的贡献
顺德人抢先站在制度变迁的起点,用20多年的实践,运用自己的经济智慧,创造性进入了《诺思定律路径依赖Ⅰ》:“外源型经济起步——内源型经济蜕变——本土经济壮大——全球经济扩张”〖3〗(定律Ⅰ原文: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资本流动性增加,信息成本降低,金融风险得以分散)。详细内容在《本土经济与顺德商道》一书已有提及,不再赘述。
第四.《制度供给》理论贡献
制度通常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政府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是鼓励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的,将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选择的基本方向。“如果制定的规则是生产性的,那么就会大大地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如果制定的规则是非生产性的,则不仅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反而还会耗费社会资源”。所以《新制度经济学》”主张“一国的正式制度大多数由国家供给” 〖4〗。
【待续】